读书使人快乐,但是很多人苦恼于为什么自己读了这么多书,却无法用于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于是要么弃读,要么认为自己读的书还不够多,继续无意义的大量读书。读完《输出式阅读法》我知道要怎么去做才能让我从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虽然我觉得这本书和我之前看过的书的内容差不多,但是还是值得一读。它从读书的目的、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读书和记忆知识的方法、怎么输出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这四个方面可以解决无法将书中知识运用于实际的问题。
01
读书目的
首先,我们读书的第一步是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作者在书中写到,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之后,不管是阅读速度还是理解能力,比没有目的的读书有飞跃式的进步。如果你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放松,打发时间那怎么读都可以,但是你想要提高自己对书中知识的应用能力,那么有目的的读书才是根本。我的目的是通过读书搭建自己的认知体系,以面对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
02
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书籍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关于他如何选择合适自己书籍的三种方法。第一是读少人读的书。因为流行书和畅销书读的人太多,容易形成差不多的思想,当然如果你想读,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第二是要清楚的知道你的目的,你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找解决你问题的书。要比如我想要知道毛主席的人生经历和革命过程,那我就去读《毛泽东传》;我想知道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我就去读《南京大屠杀》。比如我想要了解冥想该怎么做,我会去读《只要会呼吸,就能做冥想》。第三是找经典名著。经典名著之所以是经典,因为它经历岁月的洗礼和无数人的实践检验。
03
读书和记忆知识的方法
书中介绍了作者用的两种读书方法和一种记忆书中知识的方法。首先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找到书中的共通点,我的理解是触动点。也就是读到这段话可能让你感觉和自己的经历相似,或者让你觉得醍醐灌顶的感觉。触动之后我们该怎么做?第一,用自己的话解释触动点,这样有利于新知识融入自身知识体系。就像缝扣子,把扣子融入衣服这个体系,使其成为我们认知体系的一部分。第二,在用的时候能够拿出来用,如果拿不出来那就是伪触动指触动了却无法拿出来说明给别人听或者写作运用。第三,不断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比如写读书心得,或者分享给自己的好友。作者说他在读书时先看目录,找到最重要的知识,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两成上,其余八成可以不看(二八定律)。书中介绍的第二个方法是三分之一读书法。如果是横版排版,只看左边上面文章的三分之一,然后再看右边文章的三分之一。如果是纵向排版,读上面的三分之一。我个人觉得这方法需要有很大的阅读量才可以掌握这个方法,而且作者的这个方法一般运用在商务书籍和实用类书籍。作者在书中介绍的记忆知识的方法其实是我们知道但不一定熟练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复习规律。具体方法是首先我们今天读完第一章,明天读第二章开始前复习第一章。到了第七天,复习第一章和第六章并且读第七章。虽然像是在炒冷饭,但是我还是受益匪浅。
04
输出知识
作者在书中介绍自己一年读了1000多本书,写了400多份书评。最主要的是他10分钟读完一本书,然后用30分钟写书评,最后10分钟进行投稿。当我读完这一段时,我觉得有点夸张,但是我觉得这不是重点,作者也说重点是读完书(知识的输入)之后要进行一个输出的过程即写书评。所以你看到的这篇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的一个输出结果。只有输出具体化,才算真正读完一本书。输出知识的方法还有用自己的话分享给好友,发到知乎,微博,网易蜗牛读书等能够被更多人看见的地方,这样有更多的反馈,我们会知道自己书评的不足,进而更好的改正和写出更好的书评,这样我们才能将书中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让我们一起写出自己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