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一夜。天亮了。在阳台上小坐片刻。
眼前蓝晃晃的海水,让心辽阔了许多,不过让汗腺也活跃得不得了。人实在受不了海上的闷热。所谓海洋性气候如何如何让人不觉炎热苦寒实在是骗人的,要不然维多利亚号就没有必要保持26摄氏度的恒温了。
全身最活跃的还有的是胃口,太敬业了。
稳稳一夜的安睡让胃也休息得非常好,接纳起食物来继续非常殷勤。自助餐厅是全年无休,8点吃罢早饭,在船上瞎逛一气帮助消化。一直到中午11点,也不过3个小时,胃又一次勇往直前的风卷残云了一番。胃啊!自信满满,任重道远。
终于在远处出现了陆地。这就是我们登岸的第一站——韩国济州岛。
读中学的时候,我一位姓毛的地理老师几次在课上讲到济州岛,着实让我难忘一辈子。倒不是济州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北纬三十三度、火山、第一大岛都不值得让人特殊费脑,而是我的地理老师念“济州岛”时,带着浓重的方言,硬是念成了“gi giu dao”,才让我每每想来。记忆犹新。
真的到了济州岛,只能说济州岛是个很烂的地方,大概也就是像我们浙江的卫生城市衢州。多亏了我们老徐家的两千年前去扶了一次贫,要不然济州岛现在还是个茹毛饮血赤身裸体的不毛野岛。
话说当年秦始皇越来越觉得中药不能保他长生不老,于是派了我们祖上的徐福,带领五百童男童女,公费组了个海外购物团去东洋采购西药。他们一路往东到了瀛州,登上瀛州山。徐福教育受得少,忍不住手贱,毫无素质的在石头上刻下了“徐福过之”几个字,勉强意犹未尽的上船离开西归浦码头。瀛洲,就是济州。瀛洲山,就是汉拿山。西归浦码头,就是西归浦市。徐福过后,济州岛受大汉恩泽一直至今。
济州实在是个数典忘祖的棒槌,对中国人毫无感激之心,反倒一股小人得志的腔调。先说徐福的摩崖石刻,一直来就让济州佬看得不爽。那感觉就像上海佬看到传说中外滩上的那块牌子。所以到了1950年后,来了帮济州民间“城管”把字铲掉了。
再说现在。前十年中国人哪怕只去济州岛,也需要办理韩国签证。花一周时间和200多元手续费,还需要提供财产证明等相关资料,程序繁复。从2008年起,济州岛出了个“个人赴韩国济州岛旅游免签证”的政策,理论上,只要是外国人前往韩国济州岛地区旅游,无须办理任何签证手续,在济州岛可以停留30天,所以中国公民去得比较多了。
可是,那年的6月23日,济州岛机场来了100多名游客,其他人都顺利出关了,而手续齐备,随团旅游的数十名中国人被韩国检查人员以“相关手续不齐全”为由拒之门外。后来的韩国法务部官员一语道破天机:“我们就是不欢迎你们中国人来!”
济州岛的法务部官员估计级别相当于“农转非”的乡政府办事员,无知无识的底气很足,说一句“不欢迎中国人”可以,但看到中国人的荷包像是发好的海参,鼓鼓的,就猥琐得不行。所以,自从那一次以法务部官员道歉收场后,中国人去济州岛方便了许多。
我们在济州岛的行程十分紧张。第一站是去景点龙头岩。
龙头岩号称是济州旅游的象征,是海岸道路的起点,同时也是济州岛西海岸最为突出的一块奇岩。200万前年由汉拿山火山口喷出的熔岩在海上凝结而成。龙头岩露出海面的部分有10米高、沉在海底的部分约30米,外观形似巨龙。
上了旅行社的游览车,大家开始抱怨了。理由很简单,车上空调未开,说是要到开车时再制冷。多年没有享受过闷罐子车的一帮中国人懊恼了,不就是几块钱的事吗?我们一人掏一块怎样?美金!
牢骚归牢骚。中文还没有普及到济州岛,韩国司机听不懂,白搭。忍到开车,总算空调启动,人群也开始冷却了。上来一位“朴”姓中老年女“地陪”。
朴地陪一开口,我滴个神啊。十足黑龙江娘们!一口东北腔,好像舌头被卷发器卷了一个通宵,到现在还没有捋平。朴地陪就用满口卷舌音介绍了龙头岩,顺便介绍了行程的其他项目。我们终于明白,所谓的济州岛旅游观光,重点还是在购物,尤其是化妆品。
为了激发起我们对化妆品的热爱,朴地陪通说了自己的家世。
朴地陪的祖上是韩国人,划“三八线”那年,她父母在中国东北跑单帮,结果回不去韩国了。闲着也是闲着,就生了个她,入了中国籍。后来开放了,她父母带着她回了韩国,不过中国籍还保留着。道理很简单,现在中国比韩国,起码比济州岛要好一个档次。
朴地陪也不忘夸一下济州岛,说是济州岛是全球最适宜人居的第五位,上海只排到十七位,香港更是三十一位。为了说明此地如何宜居,她居然还抖出了隐私,说是在国内半年多没上门的“大姨妈”,等她到了济州岛就月月来看她了。
看来大家对她的远亲没有太大兴趣,于是朴地陪就没话找话了,让大家猜她每天化妆要涂几遍脸。出于礼貌,也出于无聊,回答的从“一遍”到“十遍”不等,然后就没人接茬了。朴地陪一看形势,故作夸张的说了“十四遍”。全车的人都好奇的看着朴地陪涂了“十四遍”的脸,实在有点不相信。我也在心里嘀咕,或许韩国的化妆品实在不咋地,或许是朴地陪脸部基础实在太成问题,“十四遍”只混得个涂了“立邦”的水泥地。我克制着打消了建议她应该先用腻子把脸刮平再化妆的念头,眼看着韩国的化妆品因为这张脸而滞销。
看车窗外,济州岛外围沿海处其实还是很农村的,倒是远处的山峦起伏着撩人心扉。上车时,有韩国人发给我们每人一张济州地图。对照着地图,我们知道自己其实一直在一条长得酷似良渚文化村外的东西大道上行驶。我们虽然没有可能纵深济州岛腹地,但这条与国内村道别无二致的道路给了我们“他乡遇故知”的异常亲切感觉。
车停下来,朴地陪说龙头岩到了,海特意关照:不要吃当地的烤鱿鱼,很不地道也不卫生。
走下车,我总觉得自己在建德梅城的三江交汇处。龙头岩外的大海是天然的美景,除了大海,韩国人自己的创意就是在乏善可陈。我以为若干年前去过的桂林的象鼻山是“天下第一烂景”,人头攒动得让人心浮气躁。现在看来,龙头岩可以与桂林象鼻山决一雌雄,而且八成胜券在握。
大约与夫人在龙头岩停留了不到一刻钟,还包括我上洗手间的时间。我们在海风中开始想到杭州,一股“身为杭州人”的幸福油然发之心底。
接下来就是他奶奶的购物。
免税店所有的促销员居然都是一口黑龙江腔。朴地陪说她们都是留学生,我不信。虽然济州岛有四所大学,但眼面前的几个促销员怎么看都不像是留学生,倒像是黑龙江来的老乡
济州岛的免税店拥挤得像中国国内的打折店或者像是展销会。官方通用语是中国话,所以,中国客人们没有丝毫的违和感。于是,所有在国内不自觉的就用上了在国内购物的手法,譬如讨价还价。
在国内售价220元一条的“利群”香烟,在韩国只售169元。这让一帮杭州烟友痛心不已,想不通为什么在韩国的“利群”会这么贱。为了拯救嫁出去的女儿于水火,不让她们落个昭君请归汉而不准,结果服毒自杀的下场,一帮“利群”粉丝主动倾囊。这笔生意自然让韩国佬高兴,而满脸藏不住的笑容反被“利群”粉丝发现了可乘之机,公然提出要“优惠”。原来以为这是个独特中国特色的买卖手法,哪知在韩国也一样通行,两个回合的生意洽谈,双方就达成了“总数上十条,可打85折”的共识,大长了新时代“海外购物团”的威风。
虽然只有三个多小时的上岸时间,刨去龙头岩,刨去后来去的类似于义乌小商品市场展厅的“泰迪熊博物馆”,心满意足的在两个免税店里满载而归的游客终于又聚集在停泊维多利亚号的韩国码头上了。
天色已暗。腹内空空的游客在没有一位韩国管理员帮助的状况下,只能自发的万众一心涌向上船的两个舷梯。岸上岸下虽一梯之隔,实为两国,所以船上的工作人员竭尽全力,焦头烂额,一丝不苟的认真通关,速度自然赶不上归心似箭的一群饿狼。
船下的两千多位中国人在夜色中,再现了当年抢着上“太平轮”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