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届教育行走开营的日子。如果按照我的喜好,我应该也在参加这个活动。只是一想到深圳的热,以及热火朝天,以及众多的人,我就退缩了。
这样的我,和前几年的我,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现在更喜欢沉静与沉浸,更喜欢宁静与幽静。热闹的场伙,与我无关。
于我而言,每天都是行走日。也可以说,每天都是教育行走日。
早上仍然会被老干的“早安肎读者”吸引:
早安肎读者20250721
美的沉思
真善美三者之中,万物天然符合真理而存在,但唯有人追寻真理、道说真理,试图把本属于万物的真理,集于一身。
善如果指公共生活的美好准则的话,人并不是唯一共同生活的物种,蚂蚁、蜜蜂、狮子、鬣狗、猩猩、土拨鼠、猴群……我们发现了太多群体生活的物种,而且它们有时候非常清楚自己族群的道德。但唯有人企图自己制定法律,并用它来让自身昌盛起来。
也就是说,借着语言追寻真理,为共同存在立法,这确实是人类特有的禀赋,而美似乎不够高级。
尼采敏锐地发现,狄奥尼索斯(希腊酒神)所代表的音乐,它首先是旋律,是节奏,是声音的迷狂,而不是歌词。梵高们则发现,绘画是色彩的舞蹈。美,拒绝被语言规定,完全不同于真理和道德。哪怕是借着语言而显现的诗歌、故事,它也警惕着语言的解释,每一次解释就是它被解剖的悲剧。
美,坚持着让生命保留在某种原始状态:源自性的兴发感动,个人主义的自我声张与自我主张……
也许,并不是“唯人所有”才是人的本质,作为生命链条中的组员,人与万物的关联并未断绝。
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佩服老干的字典里,词汇太多,但都是互相关联地存在着。而我的字典里,只有几个孤零零的词语。
其实,最近我对“美”这个词是十分看重的。一爱美的人,一个具有审美的人,一个追求美的人,都是我学习的对象。前些天参加一个学习,一位校长每天都是美美的,且还要求老师们也要美美的。如果我有这样一位硬性要求的校长,也许我就走上了天天追求美的路上了吧。哈哈,环境的确可以改变一个人。
老干应该是具有本质思维的人:能够发现事物的核心价值,也能把事物的内在关联理得很透彻,还能把事物的发展规律讲清楚。而我,就是懂一些字面意思,有些时候的,字面意思还是错误的。
如果突然给我一个词语,让我解释。我还真不能解释出一个子丑寅卯来。
学习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少了,关联的时间少了,碰撞的机会少了,就不会有深刻的生发,包括美。
想象着今晚的深圳光明中学的灯火辉煌,热闹非凡。我就在屋里,吹着空调,尽享一个人的教育行走吧。
是的,更多时候,我是一个人的教育行走,我把每天都当作教育行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