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人将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内涵概括为“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儒、释、道三教同山,赋予了武夷岩茶以丰富的精神内涵与灵魂,武夷文化就是“茶以载道”的文化。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宋代名儒巨宦范仲俺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咏茶诗,镌刻于武夷山九龙窠的崖壁上。诗中道“武夷仙人自古栽”,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地回答了武夷茶的起源,无法科学考证的问题,从武夷山神话传说中寻求答案,而传说中,天游峰脚下的“茶洞”,即是武夷岩茶的发源地。
武夷山传说,承载并流传着儒释道思想的精髓,也堪称是武夷山茶文化的灿烂所在。
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晚唐进士徐夤赞美武夷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武夷茶独享大自然之惠泽,奉献给人们独特的“岩骨花香”。明代谢肇淛亦有《茶洞》诗日:“小屋编茅竹结亭,藤床瓦鼎黑瓷瓶。山中一夜清明雨,收却先春一片青。”
“茶洞”地处群峰环抱之中,涧壑幽深、名泉汇萃、空气湿润、岩土肥美、浓荫敝日,是茶叶生长的洞天福地。
中国茶,最早始于食用和药用,食用源于原始人的果腹,药用则源于神农偿百草后的经验总结。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茶饮始于神农时代,提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引自《茶经 . 六之饮》)。
然据考证,《神农食经》系托古之作,成书于汉代之后,不是信史。故茶的起源,一直是一个传说。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烹荼尽具”之句,说明中国人饮茶,早在西汉之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武夷岩茶脱胎于历史上的武夷绿茶,茶叶专家陈椽论证认为,武夷茶早在1500年前的南朝时期就初具名度。最早有文字记载,则见于唐朝孙樵(约825年-885年)写的《送茶与焦刑部书记》:”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孙樵用拟人化的笔法,美称武夷茶为”晚甘侯“。”晚甘“即甘香浓馥,回味无穷之意。”侯“乃尊称。从此以后,”晚甘侯“遂成为武夷茶最早的茶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