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8(腊月初二)星期四 晴
指导学生说明文答题格式过关的思考
(小序:今逢一喜事,与小维老师分享。谈及成长话题,老师问起“每日一写”的收获。真是“瞌睡来了遇到枕头”,正为此发愁的我立即告知现状。老师认真分析后,给我指明去路——如果写作和工作“两张皮,相脱离”,肯定是越写越累,越没意思。那么就争取二者结合。在老师的指导及500字以内的要求下,特行文如下。不过,字数肯定要超过。)
“俊,我讲过说明文方法及其作用这种题怎么回答没有?”
“讲过啊!怎么了,妈?”
“你看这些家伙怎么回答的!气死我了!”
近乎咆哮着,我把试卷扔给了正在做作业的儿子。期末考试之前的最后一次检测题,我带回家批改,却因学生答题情况太糟糕,无奈搁笔,把难题抛给同为我班学生的儿子。
“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妈,不是打比方吗?怎么是比喻?”
“你说呢?”
“你讲过:比喻是修辞手法;打比方才是说明方法。虽然是同一个内容,但在不同场合,它们的名字不同,不能等同混用。就像你一样,尽管是同一个人,但在学校你是我老师,在家里你是我妈妈,称呼就不一样了。”
“嗯,你懂了。可他们似乎没懂。”
“不是没懂,是记不住就懒得去记。本来学数学物理,大家就不喜欢记公式定理的,没想到语文也要记答题格式,那不就是语文公式了吗?好难得记哦!”
哦,原来我让他们做最不喜欢的事,难怪效果不好。细看,还有学生在最后拴句尾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这是混淆了“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答题格式。也有学生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差“语言”两个字,意思大相径庭,再说说明文的特点哪里有准确性这个说法呢?
为此,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说明文答题格式过关呢?可否如此尝试:
首先从思想上引导“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各学科皆有答题格式要求,才能有更适合的评判标准。语文学科同样如此,尽量消除畏惧心理。
其次结合实例,引导得出说明文各种题型的答题格式,当然要分散组织,不加大学生的识记负担。
最后,及时跟踪调查学生掌握情况,对仍出错者,根据错误类型重新组合辅导。如果情况不妙,可以多次重组,直到全部过关为止。
【小米专栏】
小米打预防针盯着医生的手及手上的针,从刺进皮肤到取出来,眼睛都没眨一下。可出来休息观察时,他说:“好痛哦,三爸。”泪花点点闪闪烁烁。我赶紧借旁人夸他勇敢的话来夸他,谁知他突然转移话题:“这颗针比我们学校体检时打的针小好多哦。”原来,人家是在观察针的大小呢!
今日小米已领回期末通知书,科科优秀呢!还有奖状,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