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知名跑路选手,追求安定本身可能就是某种黑色幽默。正在成为前单位的这家流程【异常严谨】,也正好有时间整理一下。
2017-2018跑路4次的经验都在这里了,以供各位当作生活学习、教育晚辈的反面教材。
层楼终究误少年,自由早晚乱余生。
——宋冬野
导图
就当公司不存在
公司只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关键是人和事。
正如导图里说的,人和事的评价结果只有成与不成。其中到底是趋势更重要还是待遇更重要是个人的主观判断,每个人自有体系,我们忽略各自的评价过程,来聊最后“做”还是“不做”的选择题。
——如果人和事你都热爱还要走,只能说你真是个小淘气;
——如果事合适但人不对,要确保的自然是做这件事的能力、经验、其他资源可以获得
——如果人合适事不感兴趣,留下靠谱的印象,哪怕最后是点赞之交。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一定要从人家那得到什么,看他们在做的事,他们做事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感召。
有时候
一个人只要好好活着
就足以拯救某人
——《嫌疑人X的献身》(苏有朋版)
——如果人和事都不对劲,别犹豫,风紧、扯呼。
体面
这一段的主要涉及领导们。
关于领导,我特别爱提罗振宇和央视的例子,详见《十三邀》第一季第一期。
再庞大的组织,只要是人与人的集合,就离不开以人为核心的判断。
当然,如果技术比方说人工智能对于协作方式有了质的革新,我也接受自己现在的一派胡言会彻底变成乱语。
落马的老领导,活生生把一次行使权力(不对是非评价,只描述行为)变成他人谈资,挺让人感慨的。即使没遇上落马这事,也让人感慨。
好的人留下口碑,差一点的没有痕迹,再差一点的就沦为了饭后谈资。
一个合格的不体面领导,会生生为大家创造一个共同吐槽话题,加深别人和别人的联系。算得上是某种燃烧自己奉献青春了。
以上排序完全看个人价值观,如果个别读者非要觉得给别人添堵才能彰显存在感:
第一,每个人注定遭遇被人添堵的时候,那时请不要心理不平衡;
第二,请关掉这篇文章,会纠正三观的,强度太大了,请出门找一个温度低于别处的所在。
门脸
再次重复,公司不具有实体,公司是一个个相互连接的个体构成的。在离职环节,有特定的职位的特定人要负责。尽管是传统意义的黑脸,但真的如此吗?
之前我女朋友怀疑自己得了肾结石,所以去医院做检查。拍完X光,在诊室门口等了快四个小时才轮到我们,非常不开心。进去了我才知道为什么我们要等这么久。
这位医生讲话非常慢,态度很温和,他是这样看病的,他说:
杨小姐您请坐,我这边拿到了你刚才的X光片。您担心会有肾结石,那我现在来给你看一下。
这一张呢,是你左边的肾,这一张呢,是你右边的肾,那一般而言呢,我们如果肾里头有结石,这个照片上会出现一个发亮的小白点。你看,这个左边的肾呢,没有白点;再看这个右边的肾呢,没有白点;这边有一点点泛白,可是这应该是血管,因为白点会更亮。
可是呢,因为我们人的身体是立体的,所以你光从前面拍呢,是有可能有些东西没有照出来的。所以我们还拍了另外的片子。
这是你左边肾的后面,这是你右边肾的后面。你看,从左边肾的后面看,没有白点,右边肾的后面看,也没有白点;而且你看,刚才我们说泛白的这一块从后面照就没有了,对不对?可见的确是血管。此外,我们也拍了你的侧面……
——黄执中 · “造就”演讲内容
在专业结论确定后,如何把信息传递出来,是极度考验能力的事情。
比方说医疗里,很多大爷大妈会说很多话,其实除了疼痛,更是想倾诉,想找人说话。而5分钟、两三句的短交流,传递了结论,但不能安抚情感。
诚如“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之分,传递结论的过程里没有必然的黑脸,只有沟通观念和沟通能力的实在差距。
效率
前两天我在朋友圈里写“离职效率暗示公司前景”,这次展开说一下。
其一,人事流程复杂的公司其他流程也必然复杂,按照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分法,单独为一个职能部门设计复杂流程是奇特的做法。而绝大部分流程设计如果不具有逻辑上的必要性,就只剩下了“存在感”、“办公室政治”……
其二,离职前一段是要发工资的,宁可多给离职者工资也不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有两个可能:
做事员工自己对事情不上心。根源在对自身的惰性屈服,或者以所谓的“社会人格”在机械做事,那么在“人”层面的判断就再次不及格。而且员工本身和公司之间就存在某种莫名的对立(尽管双方才是要保持劳动关系的),为了自己舒服宁可公司花钱
这种解释就很暗黑了,是与离职者的对立,互害型社会的互害型关系。不展开了,相信懂的人都心中一股无名火。
之前也说了,我们是从“人”和“事”的角度来理解的,而职能部门的特点是不因业务差异而有天大差异。这是判断“人”的又一角度。
要做的事
我这两天遇见的很有意思的反驳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你就做到天下无敌了吗就想走?
这种看似和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很像的想法其实有巨大的问题。
他不开眼看世界。
类似的例子我能举出来一堆,马云应该把英语老师做到极致,雷军做投资人之后不因该建立小米。
而在这些估值居高不下的反例背后,是说,这个时代早就没什么入错行走不出去的问题。
春秋时代的战车早就被淘汰了,谁要是现在还想把别人绑在自己战车上,以后记得少听歪解历史的路边讲座。
一个开放时代,路不是一条
——罗振宇 ·《十三邀》第一季第一期
世事洞明皆学问,如果每一门学问不分青红皂白的研究透,那人类就必要设立学校之外的任何群体了。
所以,这是“事”的层面。展开说还有很多可聊的,但除了方法论,要多了解些细节。
我的反复离职,也是在用不同领域的经历,生生补上过去“不闻窗外事,只读钟秀勇”的亏空。
去做
就像我看《邪不压正》,会因为这两个字会四处安利一样。很多人搭建了天花乱坠的结构,但是一动不动,美其名曰厚积薄发。
我最近也遇见过这样的例子,想做投资,但是想的方法是——不懂财务做什么投资,然后去考CPA。考着考着,就着迷了,整天嘴里要算这个比率,那个数据。
前两天问他进度,回复:“我觉得投资是四五十岁要去做的事,我把它当作人生最后一项工作努力”。
令人动容(滑稽)
我自己以前也这样。
觉得英语不好,恨不得找工作时候把所有要求英语的划掉,但是恶性循环就是恶性循环,不会因逃避而解决。
逃避的终极结果,是在最后一刻不得不欺骗自己——其实我根本不想要那个东西。
结语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魏徵
如果没能有一个完美的开局,至少,留下个完美的句点。
人是善于编造说词的物种,我也不是白玉无瑕的三好学生。
但面对很长一段时间的每天2/3时间和谁在一起、做什么的问题上,我信奉一条:不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