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算法吗?
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套路,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
钢琴大师等于钢琴+大量时间地练习,超级马拉松跑者等于跑步+大量时间的跑步,作者等于输入+大量时间地写作。
尝试问问自己,你是否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算法?并且大量重复地执行?
执行是算法的核心,你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算法吗?
东看一本书、西看几集视频的吸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我感动式的学习,无论是辞职备考还是在职备考,都无法让你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上岸的成功几率很小。
下面分享一个天才的复盘:
上高中的时候,我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那个时候,我加入了学校的足球队,每天下午2点放学,教练就带着我们踢球,基本都练习到6点。
如果要踢比赛,回到家、吃完饭,基本8点才能开始写作业,一直写到凌晨才勉强写完。
也就是说,每天留给我写作业的时间,只有4个小时。
我就想着:如果不用踢球,放学直接开始写作业,我岂不是吃饭前就能搞定?
后来赛季结束,我每天2点放学就能开始写作业,但我发现——
我还是每天12点才能完成。
这是为什么?
而且我还发现,每当快临近截至日期的时候,我的效率比平常高好几倍。
后来我总结出规律——
我在资源(时间、金钱、人脉等)匮乏的情况下,会因为完成目标的压力非常大,格外专注、绞尽脑汁地去想办法完成。
而在资源充裕的情况下,由于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我通常会以极其低效的方式工作,导致结果很不理想。
这种情况其实经常发生:
比如高中学习特别好的尖子生,有些到了大学因为纪律比较松散,导致学习一落千丈;
比如大学专业里的佼佼者,进入社会后有了更大的自由,导致自身能力提升速度减缓;
比如很多家境不错的人,拿着已经积累的钱、资源、人脉,反而做的不如白手起家的。
所以我思考的问题就变成了:
怎样从这个规律中提炼出方法论,利用它来倒逼我自己的成长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
如果松懈状态通常是因为资源的充裕导致的,那我们就反向操作——
给自己定目标,并假设资源匮乏。
如果每月读 4 本书是常态,就定半个月读完 3 本书;
如果每周写 2-3 篇文章是常态,就逼自己做到日更;
如每个月赚 1 万是常态,就定半个月完成 8000 元;
总之,定目标的时候要对自己狠,执行的时候更要对自己狠。
这也是对“今天的最好表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的另一种解读。
如果你能不断要求自己,在时间、金钱、资源投入减小的同时让回报变大,你将实现光速进化。
对自己狠一点,倒逼执行。
想象一下:你能有机会,在理想生活的带领下,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每天你都在真真实实的成长,为了梦想持续耕耘,从小白成为公考大神。那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
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别害怕,干了这杯咖啡,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