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有次在逛书店的时候无意看到的。当时看了一部分,觉得写得很精彩,但是定价比较高,当时没舍得买。前两个周末带小朋友去江宁图书馆的时候,意外地在图书馆又发现了这本书。惊喜地借回来仔细阅读,书中有些段落写得非常精彩,摘录如下。
临帖目的
书法学习,须取法乎上。我们的临古,不只是要学习画平竖直,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范本的上之所在--如何体现笔墨情趣,虚实相生,意境神采等。
临帖过程本身是身心愉悦之过程
临古,既是手临,也是心临。是与古人对话,是以神解神,用自家心意去领会范本书法的心意,当自己的心手与古人契合时,顿有豁然心胸一亮的酣畅。学习前贤书法,既要在点画与技法方面作功夫,也要对点画背后蕴含的生命世界,对宇宙与人生有所感悟。
游于艺,是生命完满的理想境界,是精神上的从容与自在。中国的文化与艺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书法的境界,追求道法自然,追求天趣,追求天然第一,我们临帖的过程,即是逐渐感悟这一境界的过程。所以临帖的过程,是一个将自己这个小我的生命节奏逐渐敞开与宇宙天地的生命节奏应和的过程。学书法要悟,不仅是要悟书法的技法,还要悟技法之目的是为了什么,更要悟书法的终极目标--天人合一。
临帖的神似与形似
临帖要先抓其大者,再逐步完善细节
眼要走在手的前面,就是说一开始是手上功夫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对范本的大感觉不能迷失,亦是对范本之“神”的体悟与仿效。通过坚持不懈的临习,逐渐地缩短心与手之间的距离。
临的是动作
临帖不是描画而是要写。写,是一个笔锋运动的过程,有提按顺逆、轻重缓急等诸多细微而丰富的变化。
读帖,是试图还原作者当时的书写过程与笔法。读帖的过程,即是揣摩的过程,除了要用眼细细观察,还需要想象。
笔法的变中有定--如锥画沙
点画的审美要求是圆浑有力,用笔的核心要点是如锥画沙。
第一,笔时刻立于纸上。要即按即提,提按同在。
第二,钢劲有力。在行笔的过程中,感觉笔尖在纸上运动有如一锥欲穿透纸面。
第三,沉着痛快,疾涩相间。既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一溜而过。这种笔锋行走在纸上,既顺畅又有摩擦力(受阻)的感觉,即是疾涩相间。
碑法与帖法之异同
其一,笔与纸
如果用狼毫之类的硬毫,碑版书法的美感就出不来。
其二,笔法
1行笔速度
比较而言,碑学更趋于涩,贴学更趋于疾。
2笔锋变化
贴学一路用笔,追求八面用锋。碑学一路审美崇尚的是质,是实,而不是之前的灵动与虚和。
3虚实
贴学的用笔,主张虚灵,是在飘逸中的沉着;碑学的用笔主张厚实,是在坚涩中的流畅。
书法结构基本原理
一件书法作品的所有字,须构成一个整体,这件作品中的每一个字的笔画也要构成一个整体。前者谓之章法,后者谓之间架结构。
就单个字而言,笔画要形成一个整体的核心要点是八面拱心。一个字中所有的笔画笔势,均指向这个字的重心点,聚合成一个整体,即拱心。
书法讲究笔势,笔势的含义包括运动感,力度、速度、方向这四层。一个字要做到拱心,就必须要使得笔画有势。不仅有势,而且所有笔画的走势或势向,需要集聚在一个点。
好的书法,就是有一种腾跃感,所以中国的书法适宜一列一列竖着写。
书法的章法
从大方面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整饬的,一种参差不齐。整饬的章法,一般是纵有行,横有列,上下左右齐整,每个字大小相近。
怎样读帖
其一,抓大感觉 神采为上,先抓范本的艺术感觉。
其二,微观形质 抓住了大方向,再看属于形质层面的章法、字形结构、点画等。
1 用笔方面 书法的临习,临的是动作。
顺逆:起笔收笔的笔锋是顺还是逆
方向:笔锋行走的方向
提按:笔锋的提按变化
速度:行笔速度的快慢变化
转折、松紧
2 结构方面
读结构的总体感觉与特点
读单字的字势、字心
观察空白 既要观察行与行之间、上下字之间的空白,也要读单个字里头的空白。
3章法、墨法
其三,读范本之外的相关信息。
1 他人评论
2 范本作者的其他作品
3 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
书法的审美理想是天趣,是东坡说的天真浪漫,而天真浪漫不是纯粹通过埋头苦练,一味强化笔头上的技法就可以得到的,技法之外,更要紧的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舒展与无拘。
临帖的境界
一 从无古无我到有古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