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烦恼与痛苦是无穷无尽的,希望之光不过是虚构的幻像。所以古希腊人在无穷无尽的生活中挣扎出的悲剧是旷世珍宝,那是我们的祖先们对于生活的无限感叹。他们说,这世界上顶好的事你永远无法拥有,因为那是不要存在,是虚无,不过你可以有第二好的事,就是立即去死。这是怎样一种世界观?古希腊人将对生活的绝望表现得彻底,但他们并没有真的就集体走向毁灭,而是把对于生存的全部热情转向对审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2.
仔细回想,在古希腊神话中,奥利匹斯众神熠熠生辉的形象,并非是完美无缺的。他们也贪婪、阴暗、狡诈,但同时也拥有智慧、美好与光明。那些神明正是人的化身。在古希腊人的口中和笔下,刻画的并非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幻象,而是切切实实的自身,是人类,但又不仅仅只是人类本身而已。那是人类的升华,是更加光辉的镜像。是由人类自己创造来指引着自身的希望之光。毕竟在强大的自然和不可抗的命运面前,人类实在是过于渺小,或者按照梁漱溟先生的话来说 是悲哀。那种渴望认知、渴望掌控,但又实在无能为力的感觉,在一次次的对抗和矛盾中渐渐堆积。但人类还要走下去,必然要寻找出路,悲剧,应运而生,那是诞生在古希腊这个民族,在绝望尽头的希望之光,亦是 对于全人类的救赎。
3.
无论你是否承认,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无序的,无意义的。所有的规则与意义都是人类赋予的。总的来说,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地认识过世界,而是在定义世界。就物种的局限性而言,我们对于客观环境的认知从来就不可能客观,那不过是我们的大脑给出的不同的定义罢了。所以这个世界对于我们而言就只不过是“我生活的世界”这样而已。我们主观的认知,在各种条件的配合下,形成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全部认识。而站在自然的角度,你的全部——个体,对于它是没有意义的。个体的诞生与消亡对于它而言就如同人体的细胞代谢一般正常。更不用提个体的感受与认知了,自然并不关心这些,自然关注的只有族群。那才是足以对其造成影响的存在。但即便是一个物种的消失,也是如同折断了其手足,会造成影响,亦不致命。
4.
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无法只活在当下,因为我们拥有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发达的抽象思维,所以我们还同时活在过去和未来。我们不仅要满足生存所需的温饱,我们还拥有精神生活。这一切虽然在今天看来再正常不过,但是,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古人比我们更佳直观地面对原始的蛮荒以及自然的残酷。因为恐惧,所以一代又一代人不遗余力地去搭建高高的壁垒,将人与自然隔绝开,以力图更好的保护自己。而现代人已在这壁垒中生活的太久,我们显然忘记了,我们也是自然界中的一环,甚至都快忘记,我们不仅是自己还是人类种族中的一员。当我们享受着物质生活的充足的同时,我们早已忘记了,我们的先辈曾那么努力地挣扎过,才把我们从自然的漩涡中微微扯出,放到一个相对安稳的位置上。更别提,当我们面对那些艺术作品时,心中的犹疑与不解。那些传说,那些雕塑,那些画作,还有戏剧,让我们穿越时空获得精神上的享乐,已属不易,而那种原发性的冲动与被救赎被指引的渴望更是离我们有着相当的距离了。
5.
尼采通过《悲剧的诞生》带给了我另一种视角,重新去认识,不仅是古希腊悲剧,而是所有的艺术!所有的。所有的艺术形式,以及,所有的艺术家。艺术不仅是表达,更是人类对于与这个世界交流和沟通的迫切需求,以及对于救赎自身的热切渴望。古希腊人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力和对自然认知的狭隘及局限,所以深陷生活的泥潭,哦不,应该是生存,生存的泥潭。生存不易,使得敏感的古希腊人,基于自身的感知力去表现,去创造。这是一切艺术的来源,它比我们想的更为无奈,却也更加直接。
即使行至今日,人类生活的本质依旧不曾改变,也许我们更少地受限于生存的考验,却更多地受制于生活的压力。也许我们通过努力,使得我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饶,可是我们不可避免地在精神上走向了贫瘠的荒原,并且越走越远。正如同尼采所说,我们不再创造,而是执着于模仿。再没有一个时代如同现在一样,我们对于艺术谈论得如此之多,却尊重得如此之少……
在内容上,“日神”与“酒神”,这两个概念显然是整本书的核心意象,无法回避。翻译向来如此,但阅读起来读者轻而易举地就会发现,这里的日神指的是阿波罗,而非赫利俄斯。所以“日神只是惯用的说法,它在此也并不代表太阳,而是美,是艺术的形式与外观。而“酒神”——狄俄尼索斯,这个在希腊神话中容易被后世回避的神,则代表本能,不加修饰与约束的人类最原始、最野性、最直接的本能。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原动力,是源泉、是内核,是除去外观的一切和全部!尼采全面地肯定了酒神的存在及合理性,它与日神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无法回避自己身体里的本能,然后去奢谈艺术,这是不合理且可笑的。尼采的诚恳,是对于自身而言的。而身为一个人,他的坦然,也着实令我感到汗颜……
在文章的最后,我还是要说一说整本书的结构和节奏,以及给我带来的阅读体验,以结束这篇零散的阅读笔记。虽然是阅读大师的作品,但尼采却并没有使我感受到距离,就如同一个有趣的朋友,不得不说他的文章很有力量,热情洋溢,使人很容易产生兴趣,并有强烈的意愿与之交谈。只不过在阅读初始我对于古希腊悲剧的知识了解有限,所以花费了不少时间去查阅资料,使得阅读体验受到阻碍,阅读节奏比较混乱,但在三分之一处,就基本进入了状况,一旦进入状况之后,对于书中的内容接受起来就相当容易了。所以不得不说,就这本书而言,我认为它并不是一本深奥诘屈的学术之作,尼采表现出了充分的交流欲望,使得读者可以获得较愉快的阅读体验,受益良多。
但在阐述关于悲剧精神和德国的关联之时我很明显的感受到节奏变得奇怪,而且作者似乎也无法十分清晰地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我。我一开始觉得可能是我受限于自己狭隘的认知所以难以理解。但是,作者在后记之中,也提到了关于这点(这一点给我的印象很深,这个会在之后单独来记录描述一下)。他说自己在写作中过于将自己局限于前辈康德及叔本华的哲学公式中,妄图用现成的公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结果反而造成了叙述不清的混乱。当然,在成长后,对于自己年轻时的作品肯定会有诸多不满,因为尼采还表达了很多,他觉得这部作品及其不成熟,甚至说自己写得很烂(额……心好累……感觉受到了一千点的伤害!)。当然我觉得这毫无疑问是一部天才之作,毕竟写作这部作品时他才只有26岁。而这本书对于我而言也是作为了解尼采的美学与哲学的超级入门书。
悲剧的诞生 这个名字可能会令人产生误解,就如同书本华的悲观主义一样。但它不过只是很单纯地讲述了古希腊悲剧的艺术之路。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乐观之书,希望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