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一本中国古代的讽刺小说,可以说把讽刺小说推向了高峰,可以与世界文坛的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为世界文学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其中的名篇,也是中学时候学过的“范进中举”,从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其中蕴含有怎样的讽刺,以此来加深对这部小说的理解。
范进中举主要讲的是,一个叫范进的年轻人,表面笨头笨脑,酸气十足,但是内心对功名利禄却无比执着,他从20岁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直到54岁才考上举人,几乎一生都在为功名利禄奔波,可以说是深受科举制度之毒,范进只是一个代表,这样的读书人不在少数。这篇文章主要是写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情形,一部分是写了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和地位卑微的生活;一部分写的是范进中举后喜极而泣和地位的明显提升。通过两方面的对比,来生动刻画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来一起看看变化:
中举前
范进:逆来顺受,受人冷落,经常会饿着肚子,老丈人骂他“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之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他也是唯唯诺诺的回答:“岳父指教的是”。甚至有人往他脸上吐痰,他也是没有一点默然接受。在家里已经没米下锅的情况下,母亲让范进去街上卖一筐鸡蛋,范进一步一徘徊,东张西望,这种神态把他那股酸气和腐儒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面对地主豪绅,他又变现了媚态十足,什么“久仰老先生”的话语层出不穷,简直是奴性十足。
胡屠户:范进的岳父,靠卖肉卫生,市侩气息浓厚,那种见风使舵、巴结权贵的势利眼形象让人印象深刻。范进中举前被他百般羞辱,各种侮辱的词汇用了个遍:穷鬼、癞蛤蟆、尖嘴猴腮、没用的人…… 本就是劳动人民的胡屠户还看不起种地的农民,每次看到张乡绅都要乱捧一番。范进考举人的时候,向他借盘缠,他分文没给,还痛骂范进一通,面对近乎饿死的范进,他也毫不关心。
张乡绅:和范进没有丝毫的关系,甚至没有见过面。
中举后
范进:“看到中举的榜单,双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说:“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跌,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居然高兴了晕死过去了。最后这么一种迂腐十足、没有什么能力的人当上了官,掌握政权,管理这一方百姓,可以想象,在之前压迫下,一朝翻身,肯定也是更加的膨胀,可以说是范进的喜事,又何尝不是百姓的悲哀呢,封建官场的黑暗可见如斯。
胡屠户:对女婿的态度简直是180度的大转变:“我常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表面又好,在这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道,得罪你们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这是认识人的。想象着当年,我小女儿在家里长到30多岁,多少有钱的富裕户要和我团结一致,我自己感觉到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给一个老爷,今天果然没有错!”又是送肉,又是吆喝,面对范进给他的银子,不好意思接,还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稀罕。’今天果然不这样!如今拿了银子你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趋炎附势的丑态毕露。
张乡绅:作为一方土豪,范进中举后几乎是敲锣打鼓来拜访,开始攀亲带故起来:什么阅卷考官是他先祖的门生,和范进是什么“亲切的世弟兄”,说道最后居然说“如骨肉至亲一般”。送了50两白银和三进三间房一座,这是为他以后获得更大利益铺平道路,继续称霸一方,这种虚伪和狡诈的狰狞面目让人看得心寒,真是: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问啊。
从“范进中举”中我们能窥斑知豹,这部《儒林外史》从一个个小故事中深刻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一个个现象中发现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等,并进行了血淋淋的批判和嘲讽。通过这样的写法,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也代表了少数人愿意以坚持自我的方式完成对人性的一种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