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7年,世界上第一个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在美国建立后11年后诞生,两年后生效。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稳定性极为重要,其制定和修改都必须要经过非常严格的特定程序。
在美国历史上曾发起过上万条宪法修正案,但是至今仅仅通过27条,而且自1992年通过第27条修正案之后已,再也没有通过任何新的修正案。
可以说,修正美国宪法比登天还难,是很多政客拼了老命也不能撼动的事情。但奇迹也会发生,最后的第27条修正案的通过就是这样一个很有趣也很美国的故事。
第27条宪法修正案其实是早在1789年就由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起草出来了,其内容是禁止增加或减少国会议员工资的任何法律于下一届众议员任期开始前生效,也就是不许议员自己随便给自己加工资的意思。这一修正案原本是同宪法前十条修正案一同提交的,但是其他提案都在当初被通过,这一条却没有得到足够多的票数,后来被历史遗忘,一下子就沉睡了193年。
一直到1982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大二学生格雷戈里·沃森(Gregory Watson)为了完成教授布置的关于“政府流程”的一项作业,就很认真的去图书馆翻阅宪法历史的相关书籍,无意之中发现了这一修正案的提议,他发现这一修正案在1790年代得到了9个州的批准,但是由于国会从未为各州考虑批准该修正案规定期限,因此沃森认为该修正案仍有机会可以获得批准。
沃森综合自身所学,写就一篇论文,在论文中他认为在理论上,这一修正案提案依然有效,并且可以被各州投票通过。他自信满满的交了作业,没想到教授只给他打了个C,并让沃森死了这个心,说这个修正案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沃森很不服气,向教授申诉,教授也没睬他。
不死心的沃森某天突发奇想:我如果把这条古董提案从“可能”变为现实,也许能理直气壮的拿一个A?
一个19岁的在校大学生,没有任何经济基础,毫无社会经验和关系可言,却想要推动一条已经搁置了200年的、关乎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修正案,怎么听起来都像是天方夜谭。而且要通过这条修正案,必须要目前美国50个州的四分之三同意,也就是至少38个州。除去200年前已经表决通过的9个州,沃森还需要29个州同意!
由于他是一个穷学生,他推动的唯一办法就是写信给国会议员,希望议员们可以在自己所在的州内推动该修正案的批准,这些信大多石沉大海。沃森也到一些回信,但也基本都是拒绝,那些议员的理由要么是说这个法案太古旧了,要么是说自己不认识愿意提供帮助的人。
后来沃森接受采访时说,十年中他光是邮票钱就花了6000美元!在八十年代,这是一笔巨款,已经足以在德克萨斯交房子的首付了。他坦言支撑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除了那个心念念的“A”,就是改变宪政历史、约束政客权力的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缅因州参议员威廉·科恩(William Cohen)愿意帮助沃森推进此事,这位科恩参议员就是后来克林顿时期的国防部长。1983年,缅因州立法机构批准了该修正案,沃森首战告捷,这给了沃森更大的勇气,他开始相信自己可以做成此事。他继续写信给每个州议员,直到他大学毕业、开始进入社会工作后,他依然坚持这件事,并且取得了接二连三的胜利。
到1992年5月,整整十年的努力终于使得第27修正案满足了38个州批准的条件,在美国国会正式得以通过。这个修正案在被提出整整203年之后,终于获得了38个州的投票而生效,正式成为美国第27项宪法修正案,也是历时最久才获批的宪法修正案。
由于沃森将精力都耗在这件莫明其妙的闲事上,耽误了学业,他没有拿到学位证书,毕业后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工作,曾有几年生存都是靠母亲资助,后来才在德克萨斯州议会找到一个临时工作。
那位当年给沃森打C的教授沙龙·怀特(Sharon Waite)后来在事业上无所建树,晚年时,她时常看着自己的博士学历证书、看着自己著就的论文和书籍,却陷入自我怀疑,不知道自己这一生的意义何在。直到有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的人告诉她,80年代的一位自己的学生因为被自己打了个C而推进并成功使第27条宪法修正案得以通过。
70多岁的怀特教授突然释然了,她说:“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对他人和整个世界的影响力。”
2017年3月1日,怀特教授签署了一份正式更改沃森成绩的表格,将沃森的这项35年前的作业的分数从“C”修改为“A+”。
就这样,一个当年的学渣,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挽救了第27宪法修正案,将自己和给自己打了C的教授都载入史册。沃森甚至被纽约法学院教授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 Bernstein)称为第27修正案的“继父”。
笔者今天看到这个小人物的故事不禁潸然泪下。笔者感触良多,小人物沃森的故事再次告诉世人写日记和快完全可能创造人生奇迹。沃森堪称推动美国法律创新发展的创新英雄,然而从目前能查阅到的资料来看这件事似乎并未能让这位默默付出者得到应有的回报,最终也没改变其生活和命运。美国也需要创新保障机制,或许也可以由民间组织来通过互联网媒体发动民众对民间创新英雄进行激励。
创新保障机制建言人李明强2024年4月7日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