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邓亚萍揭秘冠军的大心脏

提到邓亚萍,大家肯定马上会想到乒乓球世界冠军。是的,她拿过四枚奥运金牌、十八次世界冠军。


但是,当我听完《心力》这本书时,更令人惊鄂的是她的求学生涯。她24岁的时候到清华大学学习外语,五年后拿到了英语学士文凭。


然后又先后取得了,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和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邓亚萍说体育带给她的不只是奖牌,还有那钢铁般的心理素质。也正是这强大的心理素质,在学业上一次又一次成就了她。



在《心力》这本书中,作者邓亚萍会用打造奥运冠军的方法,帮你打造一颗强大的心脏。


本书一共分为四个章节:一、心态提升,二、效率提升,三、抗压训练,四、意志力训练。


接下来,我先用一周时间分享第一章节的主要内容。


一、心态篇


思维阻断——思绪的开关



1996年的那次奥运决赛,是五局三胜制,邓亚萍开场两局连胜。没错,这时邓亚萍和你我想得一样,这次稳赢。


可是和故事一样大反转来了,接下来的两局都是中华台北运动员陈静获胜,还剩关键的最后一局。


在这最关键的时刻考验的是什么?就是强大的心理素质。最终,邓亚萍以21:5的好成绩获胜。


知道邓亚萍是怎么做到的?在第三、四局时,她要么是在分享胜负,要么就是提醒自己不要想,然而根本不管用。


到了最后一局,她终于借助一个动作让自己触底反弹。这个动作就是慢慢按压乒乓球台面,她要让自己的手感触台面。这个动作可以帮助她短暂转移注意力,清空之前的失误和成功,回到当下的球上。


这种方法在运动员的抗压训练中叫做“思维阻断”训练。有些时候,不是我们不够专注而是想的太多,所以这种小动作,可以帮助我们转移焦点,清空大脑,重新恢复注意力。



我们从这场比赛中,可以看出,面对失误,反复提醒自己不要想,其实会更加深陷情绪当中。我们应该做的就是通过一个动作,帮助自己转移注意力,从情绪中抽离出来,回到当下。



在生活中也一样,面对一个正在哭的孩子,你告诉他别哭了,别哭了。他肯定停不下来,你要是问拉着他的手说:“告诉我,我能帮你做点什么?”他肯定会停下来思考。



小结:思维阻断法的关键,就是要做一个小动作把你拉回到当下。所以,我们可以为自己设计一个专属小动作,在关键时刻,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