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已经上了四节美术课了,跟小朋友也慢慢熟络起来。对小朋友之间的脾气以及家长也慢慢有点了解,很庆幸大家喜欢玉米老师。
这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家长对孩子为了什么而画画有不同的认识。
第一层面是为了让他以后从事美术。
第二层面是孩子喜欢。
第三层面是为了拓展孩子不同的发散性思维。
在杭州,第一层面的人还少一点,第二层面占多数。但这里面只是代表小朋友的一种要求,没有体现家长。
那到底画画是为了什么?
有些家长觉得我不会画画,我想要小朋友来画画,就是为了画一个漂亮的东西。那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何为漂亮?家长跟小朋友的漂亮概念是不一样的。看孩子的画,不能以最后的画面效果,画面效果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中间的过程,孩子怎么说。有人说孩子的画我看不懂,我得需要他跟我讲了以后才能懂。那这样就对了。小朋友画画的过程不是为了画一个山一个鸟。是把他的思维过程从头到尾画下来。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维开发,创意延续的过程。说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重要的也是说他的思维过程和这个创意过程经常是超乎成人的想象。说白了,重要的是小朋友在画画过程中的思维发展,这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提高审美。当然儿童的世界跟成人的世界对美的认识也是不一样。比如孩子们可能很喜欢的一个儿童画,大人看了可能就是just so so。 所以绘画的过程重要的是引导,引导他的思维发展,左右脑的开发,以及思维拓展延伸。至于最后的画面效果,那真的不是很重要的东西,但家长很难理解。其实作画的愉悦过程很重要,他在其中享受了,并且认知了,那就够了。当然这个过程家长没有参与,没有参与感,整个过程,是我跟小朋友之间在互动。其实我我觉得我蛮幸运的,能享受这个过程的,在小朋友们把长颈鹿画好,然后几个小朋友把长颈鹿编出一个甚至几个故事:他们的长颈鹿在跑步,有阳光有水,他们在开音乐会呢?还有小鸟来唱歌,这是多有创意的美好画面,孩子的心灵世界是多么五彩斑斓。当然这背后肯定是满满的付出,陪伴,我这个孩子就是我班上的吴孜慧,我引导她画长颈鹿,她会说:“老师,我想画白天,这样长颈鹿白天可以看清楚,能吃很多草,”接着她就会在长颈鹿的周边画一个高高的树。这种孩子是很有情趣。咱不说他将来是否从事美术行业,那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很有情趣,太懂得欣赏美,在整个绘画过程中,他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持续发展。每每看到这种孩子的时候,我很有一种责任感,我怕她遇到一些教技法的老师,甚至,非得强调孩子一定要画些什么东西。很有一种想保护她的欲望,把这些创意这些想法,全保护起来,让他慢慢去按照她自己的想法,我只是做一个合理的引导。
所以,如果家长仅仅从最后的画面效果来评价孩子,其实这样对培训机构是一个错误的目标导向。迎合了家长毁了孩子,写在这里,望家长理解,我只是想坚持做一份对的事情,无他,为了孩子,我们同舟共济。
这幅作品从画面效果看确实称不上好,但是她确实是收获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