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关于一年读多少本书
2020年,我跟着鱼哥读了《写出我心》、《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人性的弱点》、《定位》、《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朋友圈的尖子生》、《心》,一共也就七本书,但是收获很大,写了二十几篇文章出来分享自己的心得。
在制定2021年年度计划的时候,我没有规定自己一年内要读完多少本书,而是要求自己一年内至少深度阅读三本书。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书中的知识为自己所用,为自己创造价值,而不是为了写年终总结时有美丽的数字。
数字是留给别人看的,知识是留给自己的。
02 关于怎样读书
2021年我会精读一些婚姻家庭心理学方面的书,这些书都是大块头的书。
2020年的时候我也读过这类书,一本都没有看完,读不进去。因为我用了一种比较错误的方法,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听了鱼哥的分享,我决定先照搬过来,自己实践后,再总结内化成自己的读书方法。
我的读书时间安排周一到周五的早上6:30-7:30。
明天早上开始读《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一共460页,去年只读了70页。
去年读书时间安排的也不好,是在睡前60分钟。这本书起到了催眠的作用,拿在手上,只需看2页,就倒下睡着了。
这次我安排在早上看,再运用鱼哥的方法,先把这本书整体框架看一下,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需求,缺啥补啥,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知识就先看哪一方面的知识,这样子既能推动自己把书看完又能快速的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点。
03 关于要不要记读书笔记
读书当然要做笔记,但并不是要把书中所有的知识点都记下来,而是重点记下那些对你当下有用的知识。
比如我读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书里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位教数学逻辑的老师,因为只有他能教数学逻辑,所以他以此要挟俞敏洪,要求加薪,不加就不上课。这次事件后,俞敏洪给每一门科都安排了2-3位老师,让他们互相制衡。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做什么事,都要留有后手、留有退路。
另外,新东方在美国上市之前要进行路演,俞敏洪的英文已经是很好了,但他还是认真地去学习英语口语,看美国的影视剧来让自己的英语更地道。
他的这种认真态度打动了我,让我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不管到了哪一个层次,都有进步的空间,要活到老学到老。
我就记了这二点笔记,觉得对我有用,让我有启发。至于其他的,俞敏洪如何管理团队,如何留住人才,我暂时用不上,也就不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