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母和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要考一个好大学,以后才能找到好工作,似乎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换取物质上的安逸。所以上学的时候,你天天埋头苦学,以为寒窗十几载,就能换来之后美好的生活。
然而工作之后,你才发现并非如此。你经常会因为工作、生活等各种事情感到迷茫无力、焦虑不安,但是你却不知道如何应对。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生的学习》这本书告诉我们,从小到大,我们接受到的所谓的“最好的教育”,只是让我们拥有比上一代人更强的谋生技能,并没有教会我了解与感受生活的能力。它没有教会我们如何从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情中反思自我,也没有教会我们如何与爱人和谐相处、与朋友亲密交往。脱离了生活而存在的教育,便失去了意义,生活就会变得肤浅和空洞。
据说目前日本至少由100万的蛰居族。提到日本的“蛰居族”,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家里蹲”,每天不学习也不工作,就在家里宅着。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才与社会脱轨。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对自己进行透彻地观察,是一个人获取人生真谛的唯一途径,除此之外,任何组织、信仰和知识都帮不到他。
传统教育为什么会失败?
1、让人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主流价值观的裹挟下,作为个体很难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人们唯恐自己的想法与大众不符,被人看作是异类,被别人质疑、反对,所以干脆减少思考,尽量把自己的生活过成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样子。
看似安逸的生活其实是在逐步磨灭人的斗志,在舒适圈力呆久了,你就会忘记如何挑战,即使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也不懂得反击,只会怨天尤人,暗自神伤。
2、与实际生活脱轨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你必须要认真思考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学习如何生活。比如,你虽然学会了说话的技巧,但如果缺乏对生活的感知,那么再怎么尝试表达,你的内涵也将是空洞和苍白的。
3、太偏重技能训练
我们接受的教育普遍侧重于技术的学习,缺乏心灵的学习。如果教育只是用来训练人提升心智水平的,那么这种训练只会提升社会的生产效率,而无法造就一个圆满、完整的人。而且,当一个人一旦习惯于接受技术训练之后,他的心智将永远无法探索新的事物,对于生活也只会形成片面性的认识。
而且,人类的劳动会越来越多地被机器所取代。
马云说,未来30年的业务核心在于创造力,因此很多事情已经变了,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我认为不能只教知识,机器学的比人快。
4、遏制学习者的好奇心
好奇是每个人在孩童时期就有的天性,但是在孩子对未知世界探索时,往往被世俗所认定的价值标准所打断,家长或者老师会拿着这套严格的是非标准来约束孩子,并且容不得他们有半点质疑。久而久之,孩子便会丧失对人生、对世界的渴望。
在克里希那穆提眼中,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呢?
真正的教育应当让人拥有智慧,能够正确地解读外部世界,而不是仅仅学会了某项具体的技术。
智慧和知识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知识是你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学到的,而智慧却不是下苦功夫就能获得。
智慧是一个人对于万事万物的理解能力,拥有知识的人不见得拥有智慧,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可能要比一个学富五车的人更具有智慧,更懂得为人之道和生活的奥义。
生活是由各种元素构成的,爱恨情仇,美丑是非。你对生活的所有感知都将投射在你的内心,就像很多人有着让人羡慕的条件,但却过的不开心。苏格拉底所说的“认识你自己”,其实就是在劝诫人们,不要在创造物质财富上消耗过多的精力,你应该多关注自己的灵魂,持续追寻智慧与真理,这样才能拥有充满意义的人生。
关于教育,中国一句很著名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中国家长们不惜花费全部的积蓄买学区房。为了让孩子能够学有所长、出人投地,家长们不管有钱没钱,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然而,即使花费真么大的心血,很多孩子的人生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成功。甚至很多孩子出现各种各种的思想问题,导致生活非常坎坷。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问题的根源就出在广大教育者自己身上。很多教育者自己并没有发现,他们提供的教育并不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快乐或者更自信,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
而这里的问题在于,教育者本身就缺乏教育。许多教育者自己就是一个内心混乱,思维固化的人,所以无论他的头衔有多高,也无法培育出心胸开阔、独立思考的下一代。身为父母,只有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进行充分的自我教育,才能培育好孩子。
一个称职的父母应该怎么做?
首先要能够真正关怀自己的孩子,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很多父母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工作和赚钱上,认为教育是老师该做的事情,把孩子放进学校就万事大吉了。他们觉得舍得给孩子花钱就是爱孩子,却吝啬于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真正的爱,不仅仅体现在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上,还要与孩子有心与心的沟通,了解孩子的迷茫和痛苦,为孩子指点迷津,帮助他们拨开生活的迷雾。
其次,父母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行加在孩子的身上。把每个孩子视为特别的存在,不要求他成为“他人期待的样子”,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进而让他们发现生活的真正意义所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父母必须要具备深入了解自己的能力,不断学习、快乐生活,当父母自己能充分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