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是英国十七世纪思想家哲学家约翰·洛克的一本关于教育方面的书,是他写给朋友爱德华·葛拉克的书信的汇编,于1693年出版。在这本书里,作者分别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性。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首先感受到的是洛克对于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他在书中提出“健康之精神寓之于健康之身体”这一非常正确的主张,他的对于儿童体育的标准是这样的: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
在本书中,虽然关于体育方面的论述不及全文的十分之一,但作者把其放在首位,可见他对体育教育的重视。
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身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又是怎样去爱护自己的身体的呢?又是怎样对待儿童的身体呢?
洛克所说的其中两点我是非常赞成的,即药物要用的极少以及儿童不易穿着太暖。常言道:“是药三分毒,”药物是不能随便用的。可当下的人们不是如此,而是有病就要用药,不管得的病用不用药物治疗,患者首先就要往医院跑,而医生呢?则是一见病人就马上说:得消炎,打点滴。患者的命运从此就掌握在医生的手里,各种抗生素类药物一齐上,病倒是治好了,可人体本身的免疫能力早已损失殆尽,身体终会一日不如一日。无论大人还是小孩皆是如此。有统计数字说明:我国每年输液的总数在109亿瓶以上,人均输液量为世界第一,而且是抗生素类药物随便使用,泛滥成灾;然在一些国家,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使用,有些国家,把生病后输液当成小手术看待,由此可见对病的重视程度。如常见的感冒,百分之九十的为病毒性感染,这样的病,只要注意多休息,多喝水,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好了,根本无需吃药打针,并且,这样的做法,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但大多数人的做法则并非如此,而是先吃药,继而打针,继而输液,小小的感冒已折腾的够呛,更何况若遇到大病呢?再者,成年人往往以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儿童身上,洛克提出儿童的穿着不能太暖;然则儿童由于年龄小,不能主宰自己的衣食住行,一切皆由大人作主,而大人呢?唯恐孩子冻着,给孩子穿的暖暖的,可是儿童是好动的呀!他们才不怕寒冷呢!即使下雪了,小手冻得通红,鞋子早已湿透,裤子也已湿了半截,可他们依然会玩意浓厚,根本没有寒冷的意识,心里唯有玩耍的快乐。这点倘若被大人看见了,则会大惊小怪,大呼小叫,早已心疼的像是什么的了。
洛克还提到:儿童到了一定的时候,应该学会游泳;因为游泳可以救很多人的命。但一定要记住,学习游泳必须要有安全保障措施,否则,游泳没学会,自己倒先丢了性命,每年一到夏季,溺水而亡的事件就会举不胜举。
人类本来应该去适应自然,而不是让自然来适应人类;自然界的寒冷暑热是有规律的,人类应该去主动适应这一点,而现实如何呢?人们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长此以往,人的抵抗力会如何?怎会有强健的体魄?冬天即使再冷,也不至于冻死人,可人们为了取暖,生了炉火,又忽视了安全,则会死人,每年一到冬季,这样的悲剧总耳有所闻。
关于洛克所说的用冷水洗脚,我是不赞成的,但如果他是专指儿童而言,则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