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住院住在妇科,病友都是女人,各种各样的问题,年轻的,年纪大的都有。和我同一天手术的四个人,护士把我们组织起来,一起学习手术后康复操。学习的间隙,简单聊了几句,了解了个子的基本情况。
年纪最大的一个老奶奶,70多岁了,要切除子宫,具体因为什么原因没太听懂,因为她讲的粤语,不会讲普通话,我连蒙带猜听懂了部分。这么大年纪还要做这样一个手术,真是让人心疼。
还有一个是二十多岁的女子,刚生下一对龙凤胎才六个多月,又意外怀孕了,不幸的是宫外孕,要手术摘除孕囊。有时候真是稍不注意,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受伤吃苦的还是我们女人自己。
另一个年龄和我相仿,胖胖的的女子,因为巧克力囊肿,要腹腔镜摘除,就住在我对面病房。
那一天最早手术的那个70多岁的老奶奶,听护士说是因为她年纪最大,不能饿太久(手术前一夜就开始禁食了,手术后6小时要禁食禁水)就先安排的她。我被安排在最后一台,难道因为我体质比较好,可以饿久一点?
和我同病房的两个病友,一个是来保胎的,住了快一个星期了,每天就是输输液,吃吃药,过几天让照个B超,验个血看数值,其实我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在家静养就是一种比较好的保胎方式。
另一个和我一样,是做子宫肌瘤剔除的,但是她选择的是开腹手术,看她真是很辛苦。我住进来的前一天,她已经做完手术了,我住进来的那天,她还擦着导尿管,躺在床上不能动,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接下来的几天,又反复发烧,腹胀厉害,排气不畅,可能是麻药引起肠胃功能紊乱,一直又拉肚子。医生还让禁食禁水,靠打营养液维持。看着她有气无力的样子,本来就很瘦,现在被折磨得更瘦了,昨天输液数到天亮,看着真是让人心疼。
我21号四点做完手术回到病房,输液输到凌晨1点多。前六个小时是最难受的,禁食禁水,插着氧气管,手指连着检测仪,手臂套上血压仪,实时监控身体情况,肚皮疼,里面疼,肩胛骨疼,喉咙痛,哪哪都疼。没事干,又睡不着,我就开始一遍遍地做术后康复操,把注意力都放在默念“1234,2234,3234……”上面,抱着多做康复操,早点恢复的信念,熬过了最难过的一夜。
第二天上午,情况慢慢好点,我想下床走走,谁知一下床就立马天旋地转,心脏难受得不行,浑身冒汗,差点去了半条命,赶紧又躺回去,过了好久才缓过来。真是不能操之过急,得一步一步来。后面我改变了策略,先慢慢坐起来,坐一段时间,适应不难受了,再换换姿势慢慢下地,定定站一会儿,适应了再慢慢走。当天下午拔了尿管之后,我就下地慢慢走了。
第三天,情况越来越少好,我已经可以独自去走廊里散步,正常大小便,除了伤口还有些痛,其他的好像都恢复得差不多了。和我同一天手术的对门的病友还插着导尿管,不能下床。比我早四天手术的隔壁病友还一直躺床上,偶尔扶着下地走走。
这或许与我平时经常锻炼,体质比较好有大关系,看来我那1000公里,真不是白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