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住在农村,为了让我得到更好的教育,姥爷通过关系送我去了县城的最好的小学,我没给他丢脸,入学资格测验我拿了第一,我记得,看到成绩的那一刻,他很骄傲。父母当时还在农村供销社上班,我就被被姥爷姥姥带着,周末再由姥爷送我回家或是爸妈来县城看我。姥爷很疼我,每天早上叫姥姥起来给我做吃的,虽然很简单,没有牛奶面包,但满满的都是他们关爱。雷打不动,必有一个水煮鸡蛋,只因他们看到蛋黄卵磷脂对记忆有好处。中午一定有汤,排骨汤,肉饼汤…肉饼汤基本都是我吃的,小部分给姥姥,姥爷只是喝汤,姥爷只是说,我吃了肉饼会生病。我傻傻的说,那我帮姥爷吃,姥爷就不生病了。姥爷笑着说,好外孙,没白疼你。暑假我回到父母身边了,当时他在老家当乡长。我回家才一个礼拜,他来看我,说,跟我去县城玩几天好不好?我不去,姥爷没说话,回去了。第二个礼拜,姥爷又来了问我,我看着母亲,母亲说,平常都要麻烦你和妈妈,假期就我们照顾吧!姥爷说,不麻烦,就让他跟我去吧,母亲还是坚持不让。后来每次姥爷来问我,母亲都要推脱一下,但最终还是会让我去。此后三年的假期,我在姥爷家时间呆的也不长,为此,姥爷开始怪母亲,甚至出现了隔阂,认为是母亲不让我去他身边呆着。可是姥爷不知道,在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母亲在他遗照前哭的稀里哗啦,重复着一句话:爸,你看看,杨杨考上大学了,你看看啊……那一刻,我在母亲身后抽泣。
搬到县城安定后,父母经历双下岗,因此欠了不少钱,初二到高二三年间,父母盘了个店铺做点小生意,每天起早摸黑。这期间没买过新衣服,但是我需要的,从不吝啬。正是青春期的我,母亲陪我去买衣服,坚持要买大一号甚至两个号,我不高兴,母亲就呵斥我,你要不听我的就不买了。当时叛逆的我,立刻跑了。只恨当时不理解母亲。
高三那年,父亲出外打工,母亲放弃了店铺,专门照顾我,只想让我考一个好大学。之后无意的一次整理东西,找到了母亲写的日记,多数写的是对父亲的思念以及一些琐事,比如看电视学了一个新菜品,儿子说好吃,吃了很多,等团聚了我做给你吃等等。当时高三,大部分时间我在学校,只是回家吃饭,晚自习回到家已经十点多,还要复习功课,跟母亲聊的甚少。
去大学报道,父亲说来回耽误工钱自己车票,不去给儿子当生活费,。母亲挺生气,觉得这些钱应该花。我去报道早,室友都没来。晚上让母亲去一个姐的宿舍住,母亲说太麻烦了,就在你这将就睡吧。于是就拿报纸铺在床板上凑合了。
国庆回家,母亲说去车站接我,我说不用了,你在家等我就好。打了摩的回家,发现母亲早早在小区门口等着了…远远的我看见,母亲有焦急变得欣慰,我责怪母亲,干嘛还跑下来,我又不是几年没回家,母亲不语,只是看着我说,军训黑了好多,也瘦了,摸着我的脸庞摸眼泪了…
七天假期,基本和同学过了,只是晚上回家睡觉,母亲埋怨我没陪她,我只是晚上回家时间早了些而已。当时贪玩的我,知道母亲节后去父亲那,可我还是没多多陪陪她。直到我回到学校,打开行李箱收拾,发现母亲写的一封信,我才意识到我是多么的自私,忽略了母亲的感受。信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不管你多大,你多么独立,你永远是我儿子,在我眼里,你就是小孩,是需要照顾的,我永远放心不下。当时就泪奔了,立马掏出手机打电话给母亲,只是在抽泣,母亲哽咽着说,儿子,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记忆中有很多感动我的瞬间,偏偏在成年多年后才明白其中包涵的爱。我们把脾气最差的一面留给了至亲的人,却可以包容朋友或者爱人。在我们反感父母一遍又一遍叮嘱时,他们想要的,只是我们能安静的听完,并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哪怕当时的承诺只是为了使他们安心的谎言。
至亲之爱,是深沉细腻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幸福的包围着我们,同时也让我们感到心酸和内疚。或许这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柔软,一击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