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利终于回到了久违的家乡,踏上黄土地。黎明的公鸡啼叫声,熟悉的豆腐叫卖声,早起农人的脚步声,远处深巷传来的狗吠声。阳春三月的天气已经变得非常暖和了,可是一早一晚的还是感觉有些冷。他待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不知是因为路途太过劳累,还是兴奋于自己的宏伟计划。
他起了一个大早,学着城里人的样子,像一只安静反刍的山羊一样,慢条斯理地刷牙、洗脸、刮胡子、梳头,还在身上喷了从上海带回家的香水。白色的牙膏末和五彩的肥皂泡却不知什么时候沾到了他的裤管上。
还是早早的起来和面、揉面团、择剂子、上笼屉,收馒头,沿街叫卖。他再也不想这样干下去了,挣钱少不说,刚过而立之年的他便已经看到年老时的自己了:头发花白、只知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而村里的那些人,则会指着他的后背说,他呀,一辈子没什么大出息,只会傻傻的蒸馒头,结果也只能蒸馒头喽!他不想在这样过下去了!
他和自己的媳妇苦苦哀求了好久,才同意他拿出一部分钱来进行创业。张德利平时没事就在村子里四处乱转,东打听打听,西到处看看,问大人,问孩子,问村里上了年岁的老人。发了疯般的跑到农田里,背着个木筐挖野菜,回到家又把野菜火急火燎的焯水、爆炒、用嘴品尝。还是不对,自己摇摇头。于是,他又向村里小学的叶蓁老师请教,该怎样做才能利用这些材料做出美味佳肴来,怎样才能实现人工种植,怎样才能挣大钱。村里的人都开始议论起来,真是想钱想疯了。
叶老师给了他一本农业技术的书,还给他联系了县城大饭店的厨师师傅。他千恩万谢,忙说等到他事业有成的那一天,一定好好请叶老师一次。叶老师苦笑不得,礼貌的送走了张德利。
村子里的人都惊呆了,这个张德利可真能折腾。他先是在村里最繁华的地段租了一间民宅,然后请来了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泥瓦匠工,好好的把这个老房子从里到外都粉刷了一遍。又从镇子上购置了一大批桌椅,从县城高薪聘请来了会做鲁菜的高帽大厨师。在自家地里开辟出好大一块地方,不去耕种,任那些野菜野草肆意生长。老支书感到十分好奇,到底在搞什么名堂呢?张德利耐心的向他讲解,老支书也在似懂非懂的听着,不停的嗯啊嗯啊。
张德利选了一个好日子,在饭店的大门口放了两个“炮筒子”。他神采奕奕的站在那里,露出招牌式的笑容,不停地招呼村民进店参观。他不断用大喇叭宣传,免费试吃啦,免费试吃啦,不好吃就走了,包您来了就想吃,吃了就不想走了。。。
渐渐的,他的饭店里客人开始多了起来。不过,大家都是来买馒头的,没有想要吃菜的,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家也能做出来这种菜,又何必来他这里吃呢?
张德利有点变得垂头丧气了,接下来又该怎么办呢?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不能就此打住。于是,他又想到了一个人,他肯定有好主意能够帮他。
世界上的每个事物本没有关联,一切都是无意义的,因为有了驯服和交流,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相遇后,便会擦出奇妙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