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清晨五六点钟起床,会发现周边已经开始摆起早摊,爷爷奶奶正赶着第一班地铁去喝早茶,附近的田径场开始热闹起来,那一刻的你是否觉得清晨真美,真希望每天都能感受到这些富有朝气的气息。
当你在深夜两三点不肯睡去,或者是几个人酒杯相碰撞的声音,或者是一个人深夜的哭泣,又或者是大街上一群人的狂欢。那一刻,你是否觉得人生就该如此疯狂过着。
我们身边,常常存在两种类型的人。
一种成为:晨型人,称为“早起鸟”。习惯早起,一到晚上就犯困,经常十点前后就觉得应该准备休息了,并且常常是倒头就能大睡。对于很多事情,他们更宁愿早起完成,认为“一日之计在于晨”,更能高效地完成任务。
一种是夜型人,称为“夜猫子”,一到夜晚就开始兴奋,认为夜太美不肯睡去,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酝酿才能睡得着,早起对他们而言是最痛苦的事情。
据了解,成年中,四分之一为晨型人,四分之一为夜型人。剩余的一般通常为处于两者之间,他们更多的是根据年龄和所处的环境来改变个人的作息习惯。
晨型人通常更富有责任心,夜型人更善于寻找刺激。早起鸟通常对事物都有一定的安排,更善于把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安排好,按照程序做完。而夜型人则更具有开放性和外向性,对他们而言,能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有趣事情才重要。
晨型人习惯归纳总结,夜型人乐于演绎发挥。
归纳与演绎是人类认识世界最常见的两种逻辑思维的方式。归纳,指的是人们通过对具体经验的总结而形成对世界的认识,而演绎则指的是人们在抽象的概念的基础上,去理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具体事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交替运用归纳与演绎来使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不断深化。
晨型人的思维方式更为具象,更容易相信自身的直接经验,在此基础上对周围的新事物进行分析和理解;而夜型人的思维方式则更为抽象,常常根据他人的经验或是既有理论去理解周围的世界,给人更“不接地气”的感觉。
晨型人自律,夜型人喜欢创造。
通常而言,晨型人具有正义感,也尊重权威,在与人相处过程中,更注重对方感受,常常会表现得更加得体和大方,会把集体利益看得很重要,也更在意自己的表现是否符合世俗的要求,较为保守。
而夜型人常常带有好奇心,喜欢创造新事物。相比于传统经验,他们更相信自己的脑袋。也更加无畏于权威,敢于冒险和挑战自我。对于世俗的条条框框,他们更乐意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较为冒险。
晨型人成绩好,夜型人智商高。
晨型人成绩好来源于他们的自律,以及对于事情的安排。加上学校的学习时间安排,正好符合晨型人的作息。当今的社会规范要求也更符合晨型人的发展,因此也更容易让他们取得好成绩。
夜型人成绩不算特别好,但不代表智商不高。这类人跳出条条框框,自己出去闯荡,更容易取得成功。他们不怕冒险,也不畏手畏脚,更能通过自己的智力发挥去创造一番自己的精彩。
晨型人较为积极,晨型人更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或许是因为早晨带来的都是较为富有朝气的东西,也或者是因为晨型人更乐于相信睡醒后新一天会更加美好的信念,他们开启一天的时候往往都是满怀期待。
夜型人或者是因为深夜有毒,在深夜安静的环境里更容易思考更多的东西,也可能是因为刺激过后与平淡生活的对比让他们更难以接受落差,所以显得更容易有负面的情绪。
到底哪种类型是更好的,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对错。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生物钟与一个人所处环境是否相匹配。叫一个习惯晚睡的人每次五点起来赶车上班可能会伤害了身体,没有好的精神状态。也叫一个早睡早起的人天天陪着熬夜两三点也有害于身体。
那到底能不能改变作息习惯?
学者们普遍认为,一个人是晨型人还是夜型人,是由体内一套自运行的系统所决定的,这套系统又被称为“生物钟,但是在先天基因与后台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半因素来自于先天遗传,剩余部分由环境和年龄等构成。
如果你想成为“早起鸟”,可以从调节光线、晚餐早吃和吃少,睡前减少刺激活动做起,一步步调整。但调整都是需要持续性,需要对时间有耐心。
像我这种十几年来都是五六点起床的人,生物钟早已经固定,即使在周末也仍然早起。但我爱清晨的宁静,所以我乐意做“晨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