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共读《苏东坡传》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富国之法:青苗法,在灾荒或青黄不接时由政府向农民借贷,抑制高利贷;农田水利法,鼓励兴修水利、开垦废田,促进农业生产;市易法,设市易务调节市场供需,平抑物价并增加财政收入;免役法,改差役为募役,按户等分担费用;方田均税法,清查土地,按肥沃程度登记征税,打击地主偷税漏税。
强兵之法:保甲法,加强地方治安和军事预备役建设;保马法,鼓励民间养马,节约政府开支;将兵法,改革军事制度,加强军队训练;军器监法,设置军器监,提高武器质量。
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选拔实用人才;整顿太学,培养变法人才。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为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实现富国强兵,挽救政治危机,充实政府财政,提高国防力量,打击限制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
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理念差异:苏东坡主张从整治吏治腐败入手,进行温和、渐进式改革。而王安石变法较为激进,欲对北宋全盘颠覆式变革,废除祖宗法度,二者想法大相径庭。
变法弊端:苏东坡认为变法的部分措施,如青苗法、募役法、均输法等,在执行中与初衷背离,变成了盘剥百姓、与民争利的手段,导致官吏更贪婪,百姓更穷苦。
用人不当:王安石变法启用新人时,多以是否支持新法为标准,使一些投机取巧的小人混入,导致不良风气形成,苏东坡对此不满并上书痛陈其弊端 !
王安石变法,在我从之前的认知中是对王安石变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他失败是因为动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
今天阅读了文章,才明白他表面是为统治阶级利益着想和考虑的,但更多是利用打着为人民考虑,其实是借变革大肆打压对手,继续更深次的盘剥老百姓。而苏轼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待问题,他认为王安石变法操之过急,没有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他担心这种急功近利的变革,可能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结果证明,苏轼的看法是对的,所以从长远的角度看,他是具有前瞻性的眼光的,深深的佩服。(另一个思考: 是不是作者为了突出苏东坡的德才兼备,而故意夸大其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