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学习的收获

邱老师她不光是会教学设计,试题研究搞得也是风生水起。那一次市里研讨会上,她做了一个试题研究的报告。这一次,L山道法公号上,她又有分析今年山东省中考真题的报告。

我看完课件,或共鸣,或被点醒。有好多地方,我都觉得她分析得很对。当然有的地方也有瑕疵,但整体还是不错的。

比如她提到答案源于材料,但不直接抄自课本,课本知识从被复述的对象,变成了组织答案、提升答案理论高度的工具。

也就是说,学生不能直接就套用现成的答案,而是将知识全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都融合为自己的东西。面对新材料,运用内化了的知识分析问题。

不是照抄照搬课本就行,而是最终有自己的表达,自己会说话,而不是直接背诵别人说过的话。

22题法律题,不是干巴巴、赤裸裸地直接考察法律知识,而是以法律为内核,依托融合一个话题,以法治+某一话题的形式,进行考察。也就是说,把法治和某一个现象某一个事情相结合来考。2025年山东省中考,是以“专利法”+校园科技节,创设复杂的任务情境,综合考查法治素养及其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迁移应用能力。

她提到22题的“分析本案例具有的社会意义”这一问,可以按照从从直接到间接、从微观到宏观的逻辑顺序做答。这个说法,我倒是闻所未闻,是第一次听说。

她课件上很多地方都是依据课标的。比如,新课标关于命题那一块是有明确要求的,诸如“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这个我要重视。

现在的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认识:

五大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法治观念、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三大板块,就是原来所说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

新课标第四学段的五大学习内容,即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情教育,还有法治教育。

“答案示例的作用是“导航”而非“模板”,它展示了达到高质量思维的可行路径,启发学生如何组织思路,同时也防止思维无限发散而偏离学科内核。”她写道。

她还分析了评价量表的作用。评价量表包括评分标准都是一个模板,而并非标准答案。

“评价量表的作用是标尺而非框框,它用角度全面、阐述充分、逻辑清晰、术语规范等维度,清晰地定义了何为高水平的素养表现,守护了评价的严谨性和公平性。”

有了评价量表,不会限制学生,同时又给了一个方向,避免偏离学科内核。他对这个评价量表都有一个分析。

这一点,是由新课标决定的,新课标上就写了“可以提供一个评价量表”。怪不得现在答案都是评价量表。

再有一个就是短评,你看山东省高考+山东省中考,包括兰山、罗庄区的期中期末考试,都会有一个短评。短评的要求,她也分析了,包括观点正确,逻辑清晰、论证充等等,这几个方面。

短评到底是怎么写?什么是观点?什么是论证?这个我还不是非常清楚,还需要再去查资料。

她还提到现在中考都是强融合:1.跨板块。跨板块就是跨心理道德、国情、法治。2.同一个板块之内跨内容。体现出这种强融合的特点。这就是我9月30号一上午前三节课学习的邱老师的这个课件,这是我的一些学习收获。当我写出来,这也算是费曼学习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