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笔记
一、答疑解惑环节
1.重度抑郁不在范畴,不要触碰
2.孩子学习积极性很高了,还要不要督促?问孩子需要什么帮助?或者不希望家长做什么?
3.咨询起催化作用,人都有复原力,人都有积极向善的力量。
二、李萍的故事
1.云手,接的住,讲,说,情绪出来,状态稳住,具备思考的能力,他哭就陪着他,,他说就听他说,焦点解决,先止跌,再上升。他更多关注他没做到的,我们陪他看看他做到的。
2.预设与建构。所有知道的,都要当成不知道,去问,保持好奇心。预设以为知道,就不知道了。一概好奇,完全好奇。
3.探寻的语气将语言软化,可能,或许,似乎,好像,大概,一般。怎么软化?石头,砸成小块,包起来,递给他。包装出来的软化的语言,更有效果。
4.自杀并不一定是想结束生命。想结束的可能只是那件事,如果事解决了,或许就不想结束生命。看看哪些可以帮助到他。自杀没自杀的,问他是什么让她过了下来。聊正向面。发掘在乎的人和事,发掘美好。不要谈为什么自杀,不然会更想自杀,庆幸没有采取其他更极端的事。
5.焦点解决,是个很棒的思维方式。
6.不上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看正向。这么不想去,还去,多不容易。信心,力量,付出,努力,被看到之后,就会引发更多的力量、付出、努力。不要聊为什么不去。例如小孩不上学,偶尔开的时候问他怎么做到来上学的。
7.抱怨背后往往有正向期待。他说很不快乐,你要好奇,具体化,详细去聊,你们说的多一些么?怎么不快乐?不是不可以聊,比例小,为了了解情况。
8.保持未知,充满好奇。成绩不好,怎么个不好呀?希望怎么样呀?
9.卡点是成长的契机
三、案例
1.确认当事人的知觉,跟他聊,三四十名,一共多少人?你有什么感受?你怎么想?你希望怎样?大一前几名,怎么做到?发掘优势资源,她觉得考研可能考不上,我们要好奇,怎么觉得就看不上?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多少分?为什么跨学科?好奇,怀有一颗不知道的心,
2.这对当老师的父母会是耻辱。父母都是老师么?他们教什么?有跟爸妈交流过么?爸妈希望你怎样?他们有说过么?
3.<行动孕育希望>
4.一味否定孩子,就是去了桥梁,然后孩子就容易出状况,管住自己的手口,不要替孩子做决定,否定他的世界,他的朋友,这样他没成就感。做咨询时,他说游戏就问他游戏程度?为什么喜欢?周围人是否喜欢?看似聊闲话,可以放松,只聊学习,很难聊下去。
5.放下想要改变的心,不以改变为目的,就可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