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
- 01-
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还记得《海的女儿》吗?
那个为了长出双腿,宁愿放弃声音变成哑巴到爱人身边的美人鱼,最后只能化作泡沫。在毁灭和成全爱人之间,她选择了后者。而那位被爱者永远都不知道她在自己的生命里存在过。
当年你看这篇童话的感想是什么呢?你是否也曾以为童话都是美好的,后来才发现,原来童话里也有冰冷的沮丧,孤独的执著和凄凉的悲伤。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不太明白,作者为什么要把她写成悲剧?
直到有一天,你爱上了一个人,体会到什么是爱的时候,或许开始懂得:即便重来,美人鱼还是会那样做。用声音换取双腿,不顾一切地到爱人身边,最后不舍得伤害对方,宁愿自己毁灭。
鲁迅先生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就像“美人鱼”的故事,经历千百年的流转,世世代代观者的泪与叹息在同一个故事里重叠交汇。我们因这个故事共鸣,悲伤,省思,领悟。
我想,正因为悲剧,我们才得以深刻地反思人生,遗憾,珍惜和爱的重量。
- 02 -
人在悲伤时方有成长
不知你是否有印象,对于悲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犹记得卡佛的小说《请你安静点,好吗》中,讲述了一对夫妻玩“真心话大冒险”的婚姻悲剧。丈夫怂恿妻子坦白前几年她和某男子到底有没瓜葛。他一直向妻子传达:没事的,都过去这么久了,即便怎样,我也不会在意的,我只是好奇,你就告诉我吧。
在预设包容的推动下,妻子坦诚就这么一次对丈夫不忠。然后丈夫失魂落魄地逃走了。
覆水难收,妻子后悔不该坦露,丈夫也怪自己剖根究底。前者相信人性没有越不过的坎,后者期盼答案如己所想,并且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开始时,丈夫大概真的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包容吧。但事与愿违,原本一个幸福的家庭,就此瓦解。
作者的意图是什么呢?如果故事的画面是一对夫妻的恩爱日常,卿卿我我,我们又能得到什么?
一个悲剧性的故事影射着生活,在触到其深意的一瞬间,你会叩问自己:我们真的能轻易而盲目地试探、挑战人性吗?这个婚姻悲剧,是否让我们反省自己常说不该说的话,常承诺不能兑现的承诺,常对人性先是充满信心,而后又沮丧至极?!
于是,我们开始收起对他人的责备,开始有意识地注意小心行事,开始探索人与人之间坦诚而有所保留的相处之道。
一位作家说过,艺术是情感的教育。它让我们学习如何在情感与理智中寻求平衡,而悲剧的冲突,以其深刻尤其警醒。正如乐嘉说过的,人在悲伤时方有成长。
- 03-
我们衰老得太早,而又聪明得太晚
其实,从广义上论,悲剧不只小说中随处可见,在现实里也不鲜见。古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版的“狼来了”,有齐桓公轻信烹子的易牙,最后不得善终,有项羽乌江自刎,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天亡我,非战之罪”;今有学生向同学投毒,有儿子弑母,有妈妈打死弄丢手机的儿子,有情绪失控闯入野生动物园禁区的丧生者......
无论虚构,还是现实,悲剧在我们的周身似乎随处可拾。可是我们仍不断在同一个坑里跌倒,再跌倒,直到爬不起来。而后来人依旧前赴后继地“牺牲”。
富兰克林说,人生的悲剧在于我们衰老得太早,而又聪明得太晚。
看了那么多人生和艺术的悲剧,我们似乎未曾变得多聪明。究竟是我们这万物之灵不够聪明,还是不曾用心观察悲剧,感受悲剧,反省悲剧,从中获益?
有人说,如果你没改正缺点,说明付出的代价还不够大。
不要吧,无论你我都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成为悲剧的范本。小错犯犯吸取教训,也就罢了,大悲,我们实在承受不起啊。
细数古今之悲剧,能给予我们的已经足够多,实在不需要我们再亲身作为案例以资后人借鉴。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最高形式是悲剧”,但人生最圆满的结局却是喜剧。
如果你不想自己的人生过成悲剧,首先你得读懂悲剧。
本周六(2019/08/24)晚20:30“作者光临”,樊登老师将携手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老师解读《悲剧的诞生》。
悲剧如何诞生,它怎样指引我们的人生?作为以死亡为人生底色的人类,生而何为,又如何过得有价值?
本周六晚,樊登读书带你读懂尼采,参悟人生。我们不见不散。
本周新书《悲剧的诞生》思维导图已出炉
提前了解新书精华要点
可关注订阅号“樊登读书”
在后台发送关键词“悲剧的诞生”观看
*本文版权归《樊登读书》所有,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可在后台发送“转载”,联系书童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