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很多企业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有的不能正常开工,也有的订单量锐减。
有一个当老板的朋友跟我吐槽说:“现在是不忙了,也没有这么多应酬,也有时间陪老婆孩子了,就是一到发工资的时候就头疼了。订单少,活儿自然就少,但是工资只要少发一点,很多人的脸都不好看。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好像对不住什么人似的,你说我招谁惹谁了? ”
像朋友这种情况还真不少,很多老板都很头疼分钱的事情。 其实薪酬管理,一直是企业非常重要的战略战术。效益好的时候,这个问题不明显,如今效益下滑了,这个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了。
一个企业的产品设计能力、开发能力、销售能力等等,各方面的竞争能力,可以说无一不是用薪金挂帅、用酬劳开路。
而薪酬体系也反映了经营者的智慧和经营管理的格局,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薪酬。
薪酬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严格来说,薪酬一般包括两部分:薪金和酬劳。薪金就是俗称的工资、薪水,而酬劳一般体现在奖金和福利上。
我们先来说薪金。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这个价值就是员工的付出换来的。员工付出了体力、脑力还有时间给企业创造出了价值,企业就需要向员工付出金钱购买这个价值,这就是一个买卖的过程,是价值交换的过程。
员工创造的价值一般可分为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直接价值就是看得见的价值,比如,把生食加工成熟食,把布料制成衣服等。
还有的是间接的价值,比如管理人员、后勤人员,虽然这些人没有创造出直接的价值,但是他们同样付出了体力、脑力还有时间,为直接创造价值的员工服务,为他们提供方便,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虽然这些员工的付出,没有转换成看得见的成品,但也是有价值的,同样的,企业也是需要向这些员工付出金钱来购买这些看不见的间接价值。
单从价值交换的角度,好像企业只需要付出薪金就可以了,那为什么企业还要再付出一部分酬劳呢?付出的酬劳也是价值交换吗?是交换的什么价值呢?
接下来我们就说酬劳,想起来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板,总是把“你干多少活就给你多少钱”挂在嘴边上,但是工人觉得老板太抠了,背后都说:老板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于是,工厂的生产效率越来越低。有一天老板急了又说:“你们拿了多少钱就要干多少活”,没想到工人听了这句话,都停下了手里的活。
这个故事说明,就交换的价值来说,买卖双方的计量标准是不一致的,老板作为买方认为,我出的价格已经够高了,而员工作为卖方认为亏本了,心生怨气,与老板离心离德。
价值的计量标准本来就是很难统一的。同样是员工,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价值衡量标难,即便是同一个员工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境下,对价值的衡量标准也不同。
由此可见,发工资虽然本质上来说是价值交换,但是终究很难成为一桩好买卖,劳资矛盾随时都可能发生。
所以几乎所有的企业,除了给员工发工资之外,还会付出一部分金钱,给员工作为酬劳,比如季度奖金、年度奖金,还有交通补贴、午餐补贴等等的名堂,用于激励员工、化解矛盾、和谐劳资关系。这也是为了让企业更好的运行下去,换来的是员工心甘情愿的继续为企业创造价值。
如果说,用薪金交换的是当期的价值,那么用酬劳交换的则是未来尚待挖掘的价值,这一部分价值关系到企业的发展。
换句话说,用薪金购买的是过去或者现在,而用奖金等酬劳购买的是未来。
一般情况下,当期的价值都是浮动的,比如说当期的生产量、销售量、销售收入等都不可能是恒定的。另一方面,每个岗位或每个人,可以挖掘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薪金要怎么发?酬劳要怎么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