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八佾》篇,先恭诵第13章——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是卫国的大夫,孔子称赞他有治军才干。“奥”是指屋子的西南角,为尊者所居之处,这里指地位尊贵的神;“灶”是指厨房的灶神,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灶王爷。一般家里祭祀,应该先尊后卑,先祭拜奥神,再祭拜灶神。但是灶神主管一家饮食,所以民间有“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说法,与其向奥神献媚祈求,不如向灶神献媚祈求,就是县官不如现管的意思。王孙贾以“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这句民间俗语问孔子,“这句话什么意思?”孔子直接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说,“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句话不对。如果做了违背道义的事,得罪了上天,那不管去任何地方祷告祈求,都是没有用的。”王孙贾为什么会向孔子问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楚。可以肯定的是,这段对话应该是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到卫国的时候。当时虽然卫国国君卫灵公厚待孔子,但并不能采纳孔子的建议,更不能任用孔子。历代有一些注释中推测,孔子到卫国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品行不端,她想借助孔子的声名,就召见了孔子,这在《论语》“雍也”篇中“子见南子”一章也有提到。王孙贾知道孔子去见南子了,以为孔子是为了求官,所以就和孔子有了这样一段对话。意思是,“你与其求南子,还不如求我。”王孙贾这样问是否有让孔子求自己的意思,并不能十分确定,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孔子对这句话的看法和态度。孔子周游列国,很多人都以为孔子是为了求功名利禄。为什么这些人会这么看孔子呢?正像《论语·八佾》篇中,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孔子以礼对待国君,很多人却认为孔子是向国君谄媚。在《为政》篇中,连孔子的弟子子禽都有类似的疑惑,所以他问子贡:“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我们的老师周游列国,每到一个国家,必然能够听闻到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主动探求打听得来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子贡回答:“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我们的老师靠的是“温、良、恭、俭、让”得来的,如果他这样也算求的话,那也和一般人的求不一样吧。一般人为求富贵,无所不用其极,所以他们会以为孔子也是如此。殊不知孔子所求乃是天下苍生的富贵,而绝非个人的富贵,所以求的方法也必然合乎于道义。在《论语·里仁》篇中,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贵是人们都想要的,但是如果不以道义获得,那我也不要;贫贱是人们都讨厌的,但是如果不以道义脱贫,那我也不脱贫。君子以道义为待人处事的准则。
什么是谄媚呢?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不该祭祀的却去祭祀,这是谄媚。为什么不该祭祀的却去祭祀呢?为了求不正当的私利啊。就像有的人干着损人利己的事,或欺上瞒下,或制假卖假,却烧香拜神,祈求升官发财,以这种谄媚的方式祈求神鬼,就是当神鬼也是不辨善恶、贪图小利、助纣为虐的小人、昏君,这哪里还能得到神鬼的护佑呢?以谄媚求官求富贵,这根本就是违背天道的,必然“获罪于天”。所以孔子反对以谄媚祭祀,主张祭祀要虔诚,
正如上一章所讲,“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时就像祭祀对象在现场一样,以恭敬感恩的心祭拜。所以不管是媚于奥,还是媚于灶,都不是真正的祭祀,都不能得到所求。以谄媚祭祀已经是错了,很多人在祭祀对象的选择上还不依礼制,投机取巧,所谓“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不管尊卑上下,只管眼前的私利,取舍选择的标准不是道义礼制,只是个人的喜好私欲,这怎么能不“获罪于天”呢?很多人在单位不认真工作、提升专业能力,却一味谄媚逢迎,希望得到超出其付出的回报。天天比较,事事算计,纵然一时得到一点蝇头小利,终将失去更多。一个人不提升自己的内在修为与能力,天天只是想对外谄媚逢迎,妄图仅仅依靠外部资源就获得特别的利益,这是违背天道的。你想获得什么,就要先使自己配得上它,否则德不配位,必然得到灾难。让我们将孔子的这句话当作自己的警钟——“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时时处处观察反省自己的所言所行是否符合道义,是否利益天下。与大家共勉。
(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思考题:
1.我有谄媚吗?我谄媚时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
我有谄媚,谄媚时内心是惴惴不安的。
2.谄媚是如何“获罪于天”的?我如何去除谄媚?
如果做了违背道义的事,得罪了上天,那不管去任何地方祷告祈求,都是没有用的。
不管是媚于奥,还是媚于灶,都不是真正的祭祀,都不能得到所求。以谄媚祭祀已经是错了,很多人在祭祀对象的选择上还不依礼制,投机取巧,所谓“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不管尊卑上下,只管眼前的私利,取舍选择的标准不是道义礼制,只是个人的喜好私欲,这怎么能不“获罪于天”呢?很多人在单位不认真工作、提升专业能力,却一味谄媚逢迎,希望得到超出其付出的回报。天天比较,事事算计,纵然一时得到一点蝇头小利,终将失去更多。
一个人不提升自己的内在修为与能力,天天只是想对外谄媚逢迎,妄图仅仅依靠外部资源就获得特别的利益,这是违背天道的。你想获得什么,就要先使自己配得上它,否则德不配位,必然得到灾难。让我们将孔子的这句话当作自己的警钟——“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时时处处观察反省自己的所言所行是否符合道义,是否利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