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去年引入了管培生计划,于是大批小鲜肉美少女开始在公司扎堆,都是顶尖高校毕业,学历背景无不令人艳羡非常。慢慢的、后知后觉的我发现,在不经意的时候,貌似一个个小圈子,偷偷的形成了:上海本地本科的一圈,外地高校硕士的一圈,留学背景的一圈,然后这些人又共同的组成了一个管培生圈,隐隐的与公司原先的同事们分庭抗礼~~~
额,弱弱的想了解下,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么?
其实只要稍微注意一下,生活中,圈子的事情还是挺普遍的。人类是群居动物,本能是会寻求他人身上的共同点,以此来求得自己的被认同感,所以会产生一种有共同特质的小圈子,比如说保姆的朋友多是保姆,司机的交集多与车有关。
也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相处,是靠隐私的出卖来实现的,我透露了一个我的隐私给你,相应的你就要透露一个给我,这样我们就有了别人都不知道的小秘密,我们因此成了同盟,又一个圈子出现了。
还有,当我们拥有共同的利益,或者共同的敌人的时候,一个共同的利益圈就此诞生。
新入职场时,人总归都是想要快速的融入环境,为了避免自己的不合群和被世界抛弃的感觉,尽快的找到圈子的共同点加入进去成为了下意识的本能,这也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大部分人都喜欢舒适地私拉各种和工作无关的,让自己好像很快乐的小圈子。
但是仔细看看,这样的圈子,其实就像我们大脑的区域一样,始终都处于舒适区,无比舒服、如鱼得水,就是日复一日,没啥进步。出现这样的圈子,究其原因,还是没找到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为了一时的不被排斥感,凑到了一起。
圈子,真的仅限于此了吗?当然不!
中国有个顶级富豪商会:华夏同学会。里面有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刘永好、王健林等大佬,富豪们除了聚在一起谈谈守护GDP,危难时刻还能抱团支撑。
最典型的就是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董事长牛根生为了防止蒙牛被境外机构恶意收购,当晚向同学会发出资金倡议。柳传志、俞敏洪、江南春等老大立马送出3亿资金,熟悉境外股市的欧亚平立刻安排操盘手买进蒙牛股票,保证股价不被境外恶意买家操控。
混对了圈子,真的不是一般的爽啊!
在追求自我成长的路上,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的课程,开篇就有很多熟悉的名字出现,比如猫叔之间推荐的李海峰的人际关系课程,开篇就有古典、秋叶大叔、彭小六等人为其背书,这些人,也构成了一个共同成长的牛人圈,这也是我们诸多人无比向往的圈子。
怎样才能找到这样的圈子,并且融入进入呢?
我们在提到个人成长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圆环图:
当人处于舒适区的时候,学习会觉得很舒服,所有事情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但是会觉得很无聊。当抵达恐慌区的时候呢,又会因为远超自己的能力范围,因此懈怠。所以学习应该在学习区进行——刚好超出现状、又不至于超出太多。
圈子其实也是这样。每个人应该在寻找圈子的时候,既不要停留在让自己非常舒适、但是对个人成长没啥好处的舒适区,也不要一味的被“牛人”的光环迷惑,觉得认识了就能加盟。要知道,甚至要牢记:人与人的交流基础,是互惠。如果你不能给圈子里的人带有有用的价值、资源,牛人们为什么会真正的认可你、拉你加入他们的圈子呢?适时的找出自己的学习圈,不断的进步使之变成你的舒适圈后重新寻找、或者带动整个圈子共同进步时刻处于学习圈,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当然啦,总有个例会被列举:你看某某某,本身不怎么样,但是因缘际会认识了某某大牛,获得无数流量资源,成功晋升牛人圈,这不才是我们应该效仿的对象吗?有句话别忘了,事件永远存在,终究是件小概率事件。再说了,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啊。为了追求不切实际的小概率,忘记了自己的真实现状,那可实在是太傻了。
去年有篇文章风靡朋友圈《圈子不同,不必强融》,文章中说到这么一句话:真正的朋友,会因为你的美好接受你,而不是因为你的讨好和刻意才将你纳入交往名单。圈子的融入,从都只跟你本人有关,仅此而已。
猫叔有句话:慢慢来,比较快。不管是学习成长,还是圈子融入,都是如此,等你的成长到一定程度了,圈子的融入也会顺其自然到来的。
要不然,咱们怎么这么巧,一块的加入了小灶群,成了一个圈子里的人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