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学习笔记:知觉

如何避免误解他人,其中有一点是理解知觉。

所谓知觉在我看来,就是我们对于认识的人,听到的话,遇到的事,我们的理解是不同的。我们通过自身经验的四个步骤:选择、组织、诠释和协商来达到这个目的。

1、选择

由于我们身边的信息量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处理的限度,所以知觉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选择那些能给我们留下印象的信息。刺激的强度、重复的刺激,频繁的对比或转变以及动机这几个因素都会影响我们对于信息的选择。

2、组织

组织是将交流的对象放入某一种环境中,从而把其形象凸显浮现。比如某个人是医生,那么他应该具有救死扶伤的道德品质。

3、诠释

对某种方式加以诠释,使之具有特定的意义。以下的几个因素影响我们诠释对于一个事情或者行为的方式:交情深浅、个人经验、对人类行为的假设、态度、期望等。

4、协商

两个人或者一群人中间,试图在感知上达成一种共识。

知觉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信息获取的多寡;

2.生理因素;这包括一个人的年龄、精神状态(疲劳与否)、饥饿与否、以及一些生理循环,比如体温、机警度、性欲、抗压力和心情等。

3.文化差异;

4.社会角色。

知觉的倾向,这一点像人性本身对于知觉的倾向,也就是人性的中的缺陷。

1.比如对人严厉,对己仁慈。(自利的倾向,比如别人说脏话我们说他没素质,我们说脏话说情况就是如此,不吐不快)

2.先入为主,首因效应。

3.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你以为的可能并不是你以为的。你的鸡腿对于别人未必喜欢。

使用知觉检核的方法可以避免武断地下定义,减少误解。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的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做澄清。

例子:你吃完饭就坐在椅子上,你是打算休息一会洗碗呢还是不打算洗碗了呢?

同时,增强认知复杂度有助于我们用更多的方式去了解并解释他人的行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