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晨读感悟】拖延症---心病还需“心药”医

早上出门的时候,突然想起从图书馆借的那本关于记忆魔法的书已经很久没有看了,从书堆里把它找出来放进背包,打算中午休息的时候看一个小时,结果这都到傍晚了,书都还没有从包里拿出来呢。想必绝大部分人都有跟我一样的经历。明明知道某件事迟早还是要做的,但是就是死活不愿意动手,让它拖着。这就是大家普遍熟知的拖延症。很多人以为拖延症只是执行力弱的问题,其实这更是一种心病,是我们的内心不想此时此刻去做这件事情,是我们的专注力被其他的事情给占据了,导致我们有意无意把要做的事情给拖延了。

今天的晨读分享的是美国著名的时间管理专家、头号效率专家杰夫.戴维森的经典之作《1分钟能做什么?不可思议的 “战拖”心理学》。杰夫.戴维森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把拖延问题细化成60条只需1分钟就能领悟的有效建议,帮助大家轻松克服拖延症。本文主要关注作者在克服书面表达障碍,在完成费时又费力的大任务以及在即刻行动方面给我们开了哪些走心的“心药”呢。

首先,在克服书面表达障碍方面,杰夫.戴维森给拖延症患者提出了先列出提纲的建议,把自己的思绪捋一捋,罗列完整,这样,照着提纲写不会跑题。然后,尽量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专心写上几分钟,写着写着我们可能就进入状态了,写个初稿就不成问题了。

其次,在遇到费时费力的任务时作者给出了巧拆任务的建议。先把任务拆分成几块,然后一块一块地有序完成。比如写毕业论文,先列提纲,列完提纲之后再制作一个写作时间表,一个时间段完成一个章节,拆分之后的写作任务强度骤减,完成任务的心里感觉会轻松很多。同时,作者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法则---百分之五十中转法则。即每一次写作时坚持完成写作任务的百分之五十,之后可以停下来休息。大家还记得我们上学时的感觉吗?星期一到星期三这三天感觉日子过得很慢,但是一到星期三,立马就感觉日子过得好快啊,马上又到周末了。所以,完成一半的感觉很重要,因为这样离目标的完成比较近,使人更容易把剩下的任务完成。

最后,想成为一个即刻行动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要做的事情列在我们眼睛随时能看到的地方。比如,有人背英语单词就是这样:在床头,在厕所的墙壁上,在冰箱门上,在镜子上等经常停留的地方贴上一部分单词,不知不觉间就记住了几个单词。如果我早上出门后,在落座的时候把要看的书放在我的眼皮底下,我想怎么着我都会翻上几页吧,说不定捧着看了几分钟之后就舍不得放下呢。第二个技巧是---两分钟清除“障碍”,也就是说,把可以在两分钟之内完成的事情即刻完成,不要等到方便的时候再做。第三,善用“最后期限”。把事情赶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做完,而不是把事情等到最后期限的带来才来做,把这个观念转变过来,行动效率会大大地提升。

有一句广告语说的很好:“心动不如行动”。可是,换个思维,行动慢,那是因为我们的心压根就没有动,或者动得不够,把心动加速,我们的行动力也会加速。一分钟能做什么呢?一分钟我们可以服下“心药”,带动我们“拖延”的心加速运转。

参考书目:杰夫.戴维森《1分钟能做什么?不可思议的 “战拖”心理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拖延症不是病,是人性。但是在这个效率至上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拖延会严重影响你的工作和学习。如何战胜拖延...
    刘金玉阅读 256评论 0 3
  • 拖延症普遍存在,人类50%以上的人都有拖延症,但是能够改掉的人却很少。 就连胡适先生也不例外,他在留学日记里写到:...
    糖果果2018阅读 260评论 0 1
  • 两周前,我收到了一份共计12次的报告任务,本于上周就要完成第一份报告,可是在完成了50%后便再无进展。拖延症,让进...
    礼小礼er阅读 322评论 3 5
  • 今天来侃侃陈彤加入小米事件。首先给大家介绍下陈彤这个人,我们查询百度百科知道,陈彤,河南开封人,1967年生;于1...
    陈浮点阅读 529评论 0 3
  • 渴望你能跟我说几句话,却不想话题竟是新人。不想相信这么快的时间会这样,可却又不得不信。真实感扑面而来。我不知道到底...
    哎呦尴尬阅读 23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