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己,世界皆安

读《论语》感悟(111)

原文: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书中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由命运决定,富贵在于上天的安排。’君子认真谨慎地做事,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的人,就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我的感悟:

这段话造了一个成语:司马牛之叹。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还造了两句俗语:“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和“四海之内皆兄弟”。

司马牛,宋国人。因其兄司马桓魋在宋国叛乱,不愿与兄长同流合污,便背井离乡来到鲁国,跟着孔子学习。他的其他兄弟也去国流离,作鸟兽散。

司马牛常常为无家可归、有家难回、兄弟反目而忧心忡忡。

这一天,闲来无事,和同学聊天,司马牛忧愁地感叹:“人皆有兄弟,我独亡(无)。”说你们都整天快乐地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而我则孤孤单单,一个兄弟也没有。

同学子夏也叫卜商,走近司马牛,拉着他的手安慰道:老师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一个人总是忧心如惔是没一点好处的,生死富贵都是命,是上天安排好的,我们也不是什么事都可左右的。咱能做的是“尽人事,听天命”,放宽心,好好学习,减少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子夏看司马牛仍紧锁眉头,就继续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实际上建议司马牛: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学习,尽量少犯错误;对待同学朋友,尊重、善待、理解、包容、体谅,那么四海之内的人,不都是咱的兄弟吗?

孔子说过,“德不孤,必有邻”,有德之人不会孤立无援,身边也不会缺少追随者,必定会有同他亲近的朋友。

说得也是。一个人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必具有超凡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大家会不自觉地向他靠拢。

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是一个没落贵族,无权无势,无钱无财,但他温良恭俭让,德高望重,有人格魅力;他开私学先范,“有教无类”,达官贵人、平民百姓、贩夫走卒,都可跟他学习。所以会吸引众多青年才俊追随他,有弟子三千,成为万世师表。他年老无妻无子,照样有弟子给他养老送终。

生活中也是如此。一个真诚友善、关怀体贴、换位思考、勇担责任的人,我们会主动走近他、亲近他,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会感到舒服、温暖、满足。相反,一个傲慢无礼、自私自利、搬弄是非、尖酸刻薄的人,我们去远远的躲开他。

孔子也说过“君子求诸己”。他希望我们做任何事努力从自身出发,把自己的事做好。

一位企业家也说过:关心好自己,关心自己的团队。每个人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好,这世界就会好起来,别像奥**一样关心全世界,搅得人家天翻地覆。

我还听到过一句话:把同事、朋友当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幸福无比。如果把同事、朋友当成魔鬼,你就会生活在地狱里,痛不欲生。

可见,有没有朋友、兄弟,关键在自己。如果做到“敬而无失”、“恭而有礼”,那么,四海之内皆有兄弟所依,“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总之,子夏说了那么多,就是想让司马牛明白,我命在己不在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顺境不膨胀,逆境不颓废,用踏踏实实过日子来修炼自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当下该做的事,定能海阔天空、坦坦荡荡。

《论语》“颜渊篇”第5章,子夏劝司马牛这段话也应了网上的一段文字:我不能改变天气,但我可以改变心情;我不能改变过去,但我可以改变未来;我不能改变别人,但我可以改变自己;我不能事事如意,但我可以事事尽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