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柳飞雪


灞河,发源于秦岭蓝谷,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

说起灞河,渭城朝雨的清新,灞柳飞雪的浪漫不由呈现在脑海。

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灞桥之畔总是绿柳低垂,柳絮随风飘舞,宛如冬日漫天雪飘,这就是“长安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

秦汉时曾在灞河上架有木桥,名曰“灞桥”。

灞桥的边上有条诗情画意的道路,叫做“柳雪路”。


单位位于美丽的灞水之滨,处于灞桥桥头,与灞河之间隔了“柳雪路”,离桥头“渭城朝雨 折柳送别”的石碑不足50米。

灞水之宽,茫茫然,灞河之美,语不能及。

《西安府志》中云:“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扬,烟雾蒙蒙,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致。

灞桥之柳,绝不是简单的“碧玉妆成一树高”,而是“绝胜烟柳满皇都”的气质。灞桥之柳,与古长安植柳的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长安周围多水、多川,很适宜柳的成活与生长,但凡河岸路旁,春柳成行。早在周、秦、汉、唐宫中,御道多植柳树,民间植柳也自然蔚成风气。皇家有所谓“隋宫柳”、“华清宫门柳”、“御沟柳”;民间则有“青门柳”、“章台柳”及“细柳营”等,时人称“烟柳满皇都”。汉代时“灞柳”已闻名遐迩



时值春日黄昏,在戴着口罩的疫情岁月,沉浸在漫天柳絮飞舞中。仰起头,微闭双眼,伸开双臂,感受飞絮轻柔飘落,柔柔划过脸庞……忘了时间,仅剩舒适

旁边,咯咯的笑声传过来。循声望去,凡是在有阻挡的角落或台阶处,均是白白如雪厚厚一层,爷爷辈的领导用打火机燃烧积絮。柳絮挨着火,便灿若烟花,美丽迷人。旁边的小豆豆越看越开心,玩儿的人越玩儿越入迷。只道灞柳飞雪美丽无比,却不曾看过飞絮燃烧时的轻柔耀眼。

看满天飞雪,白了头发,白了地面。


“鸣鞭落日禁城东,渭水清烟灞上风。都旁柳阴回首望,春天楼阁五云中。”

唐时在灞桥设有驿站,当时叫做“滋水驿”,也被称作“灞亭”。古时人们多在此处迎宾送客,依依话别。灞河、灞桥、灞柳、灞亭,古往今来,竟让无数人为之“倾倒”,生离死别,离愁别绪,诗情才气,到了这个地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今,灞桥桥头的“滋水酒店”“关中霸道面”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做着地道的灞桥味道。


“古桥石板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

很久之前的古人,一定没有想到过有一群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感悟悠悠历史的厚重,有这样一群老师,在这样的情境中,书写着教育情怀?

出了校门,常常站在灞桥水岸,感概灞柳风姿不减当年。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灞柳飞雪,弥漫了双眼,充盈了岁月。

唐诗人韦应物《东郊》诗云:“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倘若他年,疫情过去,定当携三五好友,青春作伴,共赏飞雪漫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经意间的相遇,是旅行中最慰心的事。灞桥于我,就是这样的。 那天的目的地是兵马俑和华清池,和灞桥同样古老的两个地方...
    疏食遨游客阅读 1,417评论 0 3
  • 桃花从诗经中走来,“逃之夭夭,灼灼其华。” 梅花,无数诗人吟咏赞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菊花,“...
    灰灰菜的夏天阅读 690评论 0 7
  • 河边的柳树,枝条柔软轻垂,姿态风动,的确是一美景。 古长安有灞柳风雪的盛景,每年春季柳絮飞的时候,一片片轻盈轻舞,...
    天空有云阅读 2,033评论 0 4
  • 古桥石路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 留都城东,灞水之上,一座古桥,岿然而立,不知已经...
    小小闷骚阅读 1,338评论 0 5
  • 今日三好一改如下: 一好:完成了每周三股票价格记录 二好:虽然很被动,还是开始着手37班值月团队的组建,在做的过程...
    hhzha0阅读 8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