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这几天有些反常,平常早晨去上学的时候,她都会欢快地说一声“byebye”或“我走了”,然后飘然而去。但这两天,她却只是默默地走向门口,当我们对她说“走了?路上慢点”时,她才会应一声“哦”。
晚上,我和妻子问她是不是发生了,开始的时候,她不愿说,但最后,还是给我们说了。原来,这几天里,接连发生了三件事。
1、初三的作业一直是比较多,女儿写得不快,常常要到晚上11点多才能写完。第二天中午一般她都会睡午觉。但那一天中午,她没有睡,结果下午上课时就发困睡着了。然后被老师发现,罚站了一节课。
2、罚站后的第二天上午,数学课上,有一道关于时间的题,她做错了。老师讲课的时候,女儿还是没听懂(她对小时、分、秒的60进制总会慢半拍,复杂一些的话总搞不清)。所以,在老师讲下一道题的时候,她还在想着时间的那道题,于是,借来同学的手表把玩、琢磨了起来。刚想一会,就被老师看到,被罚站不说,还被没收了借来的手表。
3、昨天的体育课上,女儿的立定跳远小考时考了满分,被体育老师允许本节课可以不用再练。但班主任老师看到了,了解到经由后,班主任又让她继续训练,原因是她的体育成绩不稳定。
“我怎么这么倒霉啊!”女儿唉叹道,“老班也和我过不去,总是找我的麻烦。”她噘着嘴,很不高兴。
听到此,我们明白了,原来她受到老师的惩罚,心理上想不开,放不下。于是,我们给她讲,老师采取一些措施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处罚,也是规矩使然,不得不采用。以前,别的学生因为上课说话、睡觉等行为受到老师的处罚,但那时,你并没有觉得老师有什么不合适、不对,现在,受罚的轮到了自己,就觉得老师不公平,是找自己的麻烦。其实,老师执行的还是同一标准,那就是,对不守纪律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惩罚。但仔细想想,起因还是自己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然后,才有了老师对纪律的执行。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这样,自己做了不合规矩的事,当别人过来制止,加以规劝时,我们不仅意识不到是自己不对在先,反倒会觉得他们是在针对自己。于是,就开始愤怒,怨恨,最终导致争执和对抗。
前一段时间,邯市创建文明城市,各处路边小贩一律不准出摊。早市的新鲜蔬果没了,路边的油条、煎饼果子没了,烧烤的香味和呛人的油烟也没了。人们在享受宽敞街道的同时,却也失去了往日就近的便利,不能从容起床,在路边买上早点,边走边吃;也不能下班后顺便捎上几把蔬菜;想邀上三五好友路边练摊,到了才发现踪影全无。于是,有些人就开始质疑、谩骂、反抗政府的治理创城行动,摊贩和执法人员上演了一幕幕语言和肢体上的文争武斗好戏。姑且不论执法人员的语言是否文明,行为是否合理,但,单就“占道经营”来说,却是先有了“占道”,然后才有了“执法”啊!
我们生活、工作中,也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天我开车去办事,到了地方却无处停车,左右环顾,发现没有警察叔叔,“哪能这么巧,应该没事,就5分钟,一会就开走”。这么想着,我上了楼。然而等下楼一看,一张纸条已经贴在前挡风玻璃,迎风飘展。我心里这个懊悔啊,心下一急,脱口就是一“问候”语句。然而,过后一想,这问题不在人家啊,谁让他们的工作性质如此,确实是自己存在侥幸心理,违章在先。权当花钱买一教训,以后不违章就得了!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我们受到别人的劝诫与惩罚时,应该先客观地看自己是否真的违背了某些法律法规,和自己心底的那根红线,然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言语和行动。过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此一来,不光自己释然,这世界也跟着美好了一些,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