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在珠海市中心的一家酒吧里,广东某985高校大一学生王耀栋倒下了,在连续喝下6杯混合了多种烈酒的“特调鸡尾酒”后,他死在了一片“加油”声中。
倒下40分钟后,他才被酒吧老板的私家车送往医院。
公安机关给出的鉴定结果是“急性酒精中毒”。
有人说,赚取噱头的酒吧是罪魁祸首。
有人认为,带他进入花花世界的同行同学没有及时阻止、救治他。
也有人说,作为成年人,王耀栋应该有衡量自己身体承受底限的能力。
还有人说,学校的课程里,少了一门生命安全课。
我却看到了一位已经成年的少年,被猝不及防丢进社会现实时的惶恐,渴求被认同的迫切与奋不顾身。
“我的儿子王耀栋19岁,虽算成人,但他从学校到学校,还是个单纯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保护与溺爱都来源于同一个执念:Ta在我眼里永远是个孩子。
因此,进入社会前,父母总是拼命给孩子灌输美好与正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你只管好好念书就可以了,其它事情都不要管。”
“努力考上一所好大学,你将来就能出人头地了。”
同时小心翼翼地隔绝着成人世界的社会,仿佛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这些:
“不能去酒吧、KTV这些地方。”
“小孩子不要喝酒。”
“学生不应该早恋。”
……
我们这一代,从小被教育要有做人中龙凤的志气与骄傲,却很少被告知,真实的生活并不尽如格言教你的那样,在繁华的世界里,你会遇到难以逾越的鸿沟,你会遭遇不公平的对待,你要承受很多并非有意的伤害。教育也不曾告诉我们,当面对这些的时候,要如何继续地保持着对生活的自信。
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石小猛,他渴望出人头地,从云南的农村考到北京,差7分就能上清华。他从小一直勤勤勉勉,永远是班里的第一名,上了班也是最拼搏的那一个,尽管在北漂中被生活压力来回蹂躏,他还是单纯地相信,只要奋斗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直到好友的父亲甩下了巨大的诱惑,爱情与友情同时被撕碎时,现实的狰狞面庞一下子在他面前暴露无遗,不满、自卑与自尊无比强烈地交战,就像那位大学生面对身体已不能承受的烈酒一样,他们不能后退,不能“认怂”。
不同的是,前者放弃了理智与尊严,后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父母的教育里,其实最缺的一课是,如何教孩子学会接受真实的自己、真实的社会,却不自卑,依然坚持对奋斗与拼搏的信仰。
孩子真正心智成熟前的自信,还是来源于父母。许多父母总是盲目肯定孩子,以这种方式鞭打孩子拼命追求优秀,成为别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却全然不顾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深藏心底的自卑,看上去似乎是个正能量的孩子,其实自信在被一点点地消磨,而又不敢承认自己“不行”,不能从容地“认怂”。
真正的自信来自于战胜困难与失败的经历,而不是父母强加的盲目自信。只有让孩子接受真实的自己,让他去跌倒,让他去挑战真正强劲的对手,让他去认识难以逾越的鸿沟,再去努力,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即便不是最棒的,尽管不能成为精英,却从来不会失却对生活的信心,也不会被现实的失败所击溃。
图片来源:网络
原创教育解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校速递(mxsd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