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还是阴差阳错的选择留在北方,尽管自己整个少年时代和充满叛逆冲动的青春期都一心向往南方的城市。要我说明原因,也是没有办法说清楚,我希望自己的每一个选择都与别人没有关系,这样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不会有任何遗憾,毕竟这样的方向是自己选择下的。
喜欢南方什么呢?
少年时代,哪也没去过,心里眼里的世界就是镇子那么大,街头、街巷、街尾,拐不了几个弯,镇子就逛完了,大概是因为小时候人小腿短,所以才会觉得镇子很大,大的可以容下那么多人,每到赶集的日子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后来,哥哥读大学了,回来问我以后想去哪里,我问他:除了这里,还有哪里呢?他说了很多城市的名字,那时候我也不明白什么是城市,为什么有高楼大厦的地方叫城市,青瓦红墙和有田野的地方叫乡镇,不都是有土地的地方嘛?不都是有人居住、有孩子嬉笑打闹、有卖早点的商铺、有热心肠的掌柜经营的杂货店…这些都一样的地方吗?
反正,我一下子就对他口中突然蹦出来的“南京”两个字深深着迷,我问他南京是什么地方?南京也有土地庙吗?南京有很多山可以在雨后采蘑菇、可以在春天采茶叶、在清明节前后有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在夏天摘猕猴桃和六月白、在秋天吃柿子做柿饼、冬天随手在菜园里拔根胡萝卜插在雪人脸上就可以做鼻子吗?南京也有这些和我一起玩的小伙伴们一样可爱的朋友吗?
哥哥说,南京很大,有夫子庙、秦淮河、中山陵、美龄宫…还有你说的那些应该都有吧!你不是想当飞行员吗?南京有航空航天大学,你可以去那读书实现你的梦想。
后来,我就一直想去南京,我还有飞行员梦。
然而多遗憾,这大概是我一生里最遗憾的事情了。我不够聪明,而且不够努力,懒懒散散的度过了中学时代,从一心读理到弃理从文,从南航梦到南大梦,最后最贴近实际的南师大我也还是没能实现,阴差阳错的去了北城更北的地方,所有年少时的梦也理所当然随之变得虚无缥缈、气若游丝。
在北方堂而皇之的以求学的名义又懒散的度过了一段青葱岁月,我要毕业了。毕业之前,去了一趟南京,我看见夫子庙比我们镇子里的土地庙气派一百倍,可是我知道每逢大年初一我还是会去土地庙上香求神灵保佑这一年顺顺利利,我当然不会去夫子庙拜了。我看见秦淮河的夜景美轮美奂,尽管早已没有艳压群芳的秦淮八绝,却依然挡不住那种流落千年的美,可是我也依然留恋镇子在夜晚九点钟的静谧,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沉睡着的苍穹怀抱里,毫无睡意的看着我们一家人在新修的石板路上散步,我说“感觉以后回会很艰难,你们也不会一直护着我,已经成年人了,可还是觉得离不开许多人的照顾。”爸爸回我说“不要有压力,生活过成什么样子没关系,你要有好的心态,想出去努力也好,想回来工作也好,我们都支持你,无论什么时候,我和你妈妈还是会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所有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相信你。”
相信我什么?不知道。我只一直知晓最爱我的那些人她们会给我注入前行的力量。
在北城以北的北京,日子过得倒没有想象的那么心酸,我的小梦想又燃起来,感觉自己好像正在努力去靠近,尽管还遥远,至少没有偏离轨道,沦为生活的奴隶。
最喜欢每天骑着蓝色单车在上下班的路上,两旁高大的不知名的树木投下影子,挡住刺眼的阳光,又不夺走全部的温暖。下班早的时候随便拐进哪个花园,随处可以看到开的灿烂的花儿,它们对你笑,风一来树叶们齐声歌唱,道上有散步的老人,也有坐在婴儿车的小天使,好像步入画集里,拐一个弯又是另一个世界,那种感觉妙不可言。
工作的节奏时快时慢,快的时候便专注的去做,时间不会戏弄你。慢的时候,和前辈学习一些小技能,新鲜的事物总还是有趣的。比自己早来半个月的肖文是个认真地姑娘,我们有着完全不同的青春年少,我总是那个玩啊玩啊紧要关头才努力的孩子,而她永远是年级前三名,是她所在高中的高考状元,是所有人眼里爱读书的优秀学生。我们聊天的时候,我有些羡慕她描述沉浸在计算、实验时的快乐,回想到我十多岁的年纪也羡慕自己曾那么斑斓的成长过。不过这一切的不同都没有关系,我们相处的很愉快,一起探讨工作的细节,一起解决会遇到的问题,一起下班逛超市,很多生活中的兴趣爱好都很相似,我会蹭她做的粥和咖喱土豆饭,她会等不加班时的我一起骑车回住处。
我不知道以后会怎样,会不会厌烦,会不会停滞,但至少目前来看,每天都很愉悦。不需要太紧张,也不会无所事事,最重要的是还可以保持自己的节奏和爱好去生活。而我想,保持好的心态,去努力,去克服,去编织,未来想必也不会太糟吧,何况我不是一个人在前行。
我们在北城以北的地方彼此鼓励惦念,前行便不再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