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所以围绕如何教育孩子、提高孩子成绩、提高孩子情商等的文章铺天盖地。以解决孩子问题为导向的可操作策略中,李老师让家长写阳光日记,记录下孩子的闪光点、差异点、动情点,记录的目的是使家长变被动为主动,发现孩子的优势——高处填土、低处挖坑。
按照李老师耳提面命的横联、纵联、互联、胡联的思路,我尝试着迈出第一步横联。把阳光日记扩展到每一个家庭成员身上。虽然年过四旬的女人开始夸老公,会给人怪怪的感觉,但是我还是下定决心,今天的日记从老公的闪光点入手。这个闪光点,我几天前只是看到了忽闪忽闪的小火苗,若隐若现,随着我注意力的指向和集中,火势日渐凸显,以至于今天有了想一写为快的冲动。
对于高三家长各种受虐的经历我早有耳闻,所以提前就跟老公高调认怂“跟高考有关的这些事情我不是不想管,是能力有限,关键时候你上哈”。随着名目繁多的各种报表、申请接踵而至,老公一直处于一级战备状态,经常白天忙完工作,晚上回来忙后勤,我一开始是抱着看热闹、幸灾乐祸的心理,窃喜“哼,以前儿子的事情都是我忙乎,这回让你享受享受,这杂七杂八的后勤哪那么好当!”
老公每完成一个申请会让我帮着复核一遍,我通常也发现不了啥问题,等到了学校盖章的环节才意识到有些我们不太在意的细节,学校却是丁卯必究的,非常严谨。因为一些或是理解上的偏差或是处理上的疏漏,使得这些工作重重复复的修改、提交、打印,然后再修改、提交、打印。老公说有的学校只要修改就需要反提交,以前的信息清空,需要从头再来。我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工作由我来做的话肯定会焦虑感爆棚,早不知道把火气撒到哪个二大爷身上了,估计踢猫效应、踢驴现象,啥事儿都可能发生。我极其没有耐心这个臭毛病一直未改变,儿子小的时候让我讲题,就一遍,第二遍声音会提高十八度;做过的事情返工一次还好,第二次会表现出各种厌烦情绪。
当我觉察到自己这个打酱油的在反反复复修改之间从内心升腾出的烦躁,跟老公说“一遍一遍的改,我要是碰上了肯定会烦躁的”。老公回复“这也好弄,材料都是现成的,不麻烦”。我又说“作为复核的,我看的都快吐了,不知道你这主笔有啥感觉?”老公说:“你没当过乙方,这点事儿算什么。一言不合就重弄的事儿多了去了。重新填个表不是事儿”。瞧瞧,瞧瞧,我在这儿替人家着急、火烧火燎的,跟天快塌了似得,人家根本就没当回事儿。
羞羞的想到那些过往,对于我想做的、贴上正确的标签的很多事情,某个人如果表现出不支持,会引发我的各种委屈、伤感、矫情。前几天看到心理障碍部分内容时,有一句话“心理障碍是正常倾向的夸大”,我好像就处于这种把正常夸大并无限放大的状态。(这段貌似跑题了)
哈哈,不自卑不自贬,回归才是正道。人有我无的是差异点也是闪光点,差异的闪光点又使我动情,于是差异点、闪光点、动情点三者混为一体。搞不懂老师提出这三点的深层含义,细细品来,说的其实是一回事“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