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起习惯,碎片化健身习惯,让生活中充满了习惯,但是怎么能更好地安排这个习惯?关键词:碎
事情碎片化了,时间也要变成碎片,让碎片事情和碎片时间匹配在一起。现在已经不是我们可以有完整的一下午去踏踏实实干一件事情的时代了,太奢侈了。
客观上,时代很快节奏,各种各样的刺激信息干扰特别多,专注起来是很困难的。
主观上,人的注意力也不适合长时间地蹲在一个地方,专注于一件事情,而且更何况是自己不享受的事情。
碎就能精准,像国家的精准扶贫。精准就是为了避免大水漫灌和浪费。同样思考时间安排的时候也要精准。
2.建立场景清单。把一天想象成下面的大柜子。
如果柜子只有一个格子,往里堆东西是很不方便的,但打出来若干层若干个格子的时候,再去装东西和分门别类,思考哪个物品应该放在哪层就很容易。把每一天的时间通过划分场景安排出来,给每天打格子。场景是我们思考习惯最佳的一件事情。当习惯变多的时候,我们就思考我们把这些习惯安排在哪一个时间合适。我们可以思考在这个场景下是否适合这个习惯,这个习惯是不适合放在那个场景里去。
比如说晨间场景(4点~7点)早间7点~8点。老师把一天划分成了八个场景,晨间,早间,上午,午间,下午,傍晚,晚间,睡前。比我们要培养一个跑步的习惯,就可以思考应该在哪个场景产生,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被排除了,或许早间最合适,也或许是晚间,这样就能把这个习惯安插在最合适的场景里去。如果这个习惯没做到,要么就是自己安插的时间不合理,要么就是这个习惯目前自己的能力状态还开展不起来。
理念就是我们不是在每一天每一天过生活,而是一个场景一个场景过生活(今天晨间我打算这样度过,今天上午我打算这样度过,今天下午我有这些习惯之类的)
3.跨场景习惯如何处理?
比如说喝水,吃药,学日语,一天会进行n次,这个时候需要使用创建链接功能。(三个点点创建链接到场景清单中)这时出现了喝水本尊和喝水链接,这样在每个场景中都出现了喝水这件事。链接可以有无穷多个,最终都指向了喝水的习惯。当操作链接时就是操作习惯本身。删除的话也是删除链接,移动也是移动链接,但分类的话就是改变的被链接东西本身。
4.减少清单上的视觉干扰。如何让一个事情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不需要的时候不出现。上一级清单的设置。默认情况不显示将来和已完成的事项。默认情况下,一个清单里显示出来的东西都是显示在今天,而且是未完成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关注点永远是今天要做的,且没有完成的事情,已完成的事情就会消失,如果需要修改的话,我们通过显示已完成,把它拽出来,某一个事项如果不想关注,可以把它设置为显示将来。习惯的已完成和事项不同。
5.有些习惯(吃药)是有截止日期的,有些习惯,比如早起是永无止境的。那结束了的习惯怎么处理?应该删除习惯吗?在额外建立一些清单存放就可以了。
提问环节:
整体一天的成就感在日志上看。(这是需要过程滴)
判断一件事情的时间,先做选择题,问自已15分钟之内能否完成,能完成就拉到25分钟,不能完成最大60分钟。
我们在建立一个习惯的时候,不能笼统的告诉自己,我要开始坚持了,每天坚持。 很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知道这个习惯什么时候发生才最容易坚持下去,这个思考很关键。比如跑步这个习惯,我们在一整天搜索的时候不容易,但是把一天分成了五个场景,八个场景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中选择了,问自己,放在第一个场景合适吗,放在第二个场景合适吗?
老师一天六七个小时是在计时,剩下时间都在思考。
老师思考的时候会拿出白纸和笔,边划拉边思考,或者与别人谈话时激发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