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分手了,理由很简单,女方父母认为男孩是个矮矬穷,压根配不上自个家的肤白貌美大长腿的小公举。女孩自己虽然有些舍不下这份感情,但男孩的条件实在是太磕碜了。当初在学校的时候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进入社会之后,追求自己的优秀男人越来越多了,经过一番比较,她便慢慢觉得曾经的这个男孩确实有些配不上自己了。况且,因为和这个男孩在一起,亲戚、朋友、同事们经常会在背后嚼舌根子,仿佛因为自己有什么问题,才不得不委身于一个矮矬穷。而这种来自于周遭的隐隐的歧视的目光,令自己感到非常的憋屈。
分手没多久,女孩便和一个高富帅定亲了。虽然和这个高富帅并没有什么很深的感情,但周围艳羡的目光,却仍然令女孩非常的享受,她很快便将对之前那个男孩的愧疚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
正当女孩憧憬着和高富帅去爱琴海旅游结婚时,一只不幸的黑天鹅却突然降临到了女孩的头上。
一场惨烈的车祸骤然而至,女孩的命虽然保住了,但却成为了植物人,医生也不确定女孩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苏醒过来。
高富帅仁至义尽地丢下几万块钱便从此杳无音讯了。女孩的父母守在病床前,整日以泪洗面。是啊,如果有一天,他们不在了,女孩该怎么办呢……
几天后,一个男孩突然出现在了女孩的病床前。他紧紧地抱着女孩,并哭着大声呼喊着女孩的名字。没错,他就是之前被女孩抛弃的那个和女孩青梅竹马的男孩子。
虽然男孩的父母坚决反对,但男孩依旧发誓要照顾女孩一生一世。女孩的父母愧疚万分的想给男孩磕头感谢,却被男孩阻止了。
这一次,对于男孩的爱情抉择,周围虽然也有不少质疑的目光,但更多的却是满满的感动和由衷的尊敬。
这则小故事给了我们这样两个启示:
第一个启示: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会不自觉地去谋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这些利益既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而爱情便主要属于精神利益的范畴。
爱情里面的精神利益分为内在的精神利益与外在的精神利益。内在的精神利益指的是基于两个人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某些美好的感觉,比如温馨、浪漫、满足、兴奋、快活、着迷、安全感等等。而外在的精神利益则是指两个人接收到外界对他们的爱情的评价后,所产生的某些感觉,比如被人瞧得起的体面感、被人艳羡的优越感、被群体认同的安全感等等。
中国式爱情便是过度纠结于外在的精神利益,过度在意群体的认同,于是,内在的精神利益便被外在的精神利益所绑架。于是便既想相互取悦又想取悦群体,以图谋求某种极致的完美,但世上却根本不存在绝对的完美。于是,当相互取悦与取悦群体出现矛盾时,也即,当内在利益与外在利益相互冲突时,很多人往往会舍弃内在的精神利益,转而追求外在的精神利益,即选择取悦群体,以谋求众人眼中的体面感、相互攀比的优越感、以及被群体认同的安全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宁愿坐在奔驰车里悲伤的哭泣,也不愿坐在电动自行车后座上开心的欢笑。
除去物欲的考量,脆弱的自尊与深深的自卑,使他们太在意群体的目光。害怕被群体看不起,害怕被群体质疑,害怕被群体异化。于是,便在‘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群体性胁迫下,放弃了忠于爱情的内在精神利益,放弃了忠于自我。
第二个启示:当人们在做爱情抉择的时候,便已经不自觉得暗暗的与婚姻建立起了某种关联。毕竟,爱情之后,紧接着就是婚姻,婚姻之后,紧接着就是孩子,而婚姻与孩子都必然与物质利益密不可分,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因此,在考虑爱情抉择时,几乎大多数人都不得不考量物质方面的因素。于是,爱情便不再纯净,甚至变成了利用自身资源来争取更丰盛人生的交易手段,即,爱情中的资源配置。比如,我肤白貌美大长腿,就该值得拥有更优秀的男人;我高富帅就该找个白富美;我白富美就该找个欧美老外;我矮矬穷,和你资源不匹配,便只配乞讨式的爱情;我确实很喜欢你,性格很棒,而且很有趣,和你在一起也非常的开心,但我条件这么好,我真的不甘心……
以上种种,便是在不自觉地自我物化,以在爱情的交易市场上插标卖身。而这种爱情的资源配置,映射出的既是对物欲的无限贪婪,又是对爱情的外在精神利益的极度渴望,那些体面、虚荣、艳羡……
但是,爱情,真的是爱给别人看的吗?
爱给别人看,真的很重要吗?
(作者:谁佐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