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小龙虾养殖业无论从规模还是速度都发展得非常快。发展的过程中累积了太多的问题,有技术水平的限制,从业人员的素质,重虾轻稻的投机,盲目跟风的过热,供需失衡的担忧,环境生态的考验,行业、地方、社会的风险等等,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分析,尤其来自于地方政府、农业院校、行业协会及规模养殖单位。其中不乏理性的声音,他们出于对行业兴衰的担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进行了形势前景的调研,围绕风险防控的预判预案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承蒙大家的信任,我参与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现将相关情况进行梳理,然后作为个人一孔之见展现出来,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批评,共同围绕行业的持久健康发展作些建设性的努力!
一、小龙虾养殖业形成的背景,发展的过程及历史贡献。
小龙虾是一个以民众自发的力量作为源泉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行业。当初的低洼田、冷浸田,十年九淹,病害易发,产量低下,汛期紧张。在迫这不得已的情况下,农民先从田间捞鱼摸虾,待汛期过后,再实行中稻晩栽。谁知道它刚好赶上了中国整体从温饱转向小康这个时代背景而发展壮大。当人们远离饥饿,厌腻鱼肉,怯步海鲜,它刚好契合了消费趋势,引领了餐饮潮流,一时间火遍全中国。
随着小龙虾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逐年大幅走高。养殖一季小龙虾,种一茬水稻成为了一种模式,一项产业。最终伴随着经验的积累,技术的进步,发展成了一个颠覆农业传统,刷新农业记录,吸引外来投资,改写农业面貎,推动产业融合,有近三千亿产值的产业。
它把从前单纯的种植业,和传统的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种、养一体,模式切换,生态轮休,立体循环的高效农业。刷新了很多农业记录,例如单位产值、发展速度、经营利润。也因此吸引了很多行业外来资本的追捧,进而衍生了很多规模适度、模式立体多样的经营实体,使中国农业从一家人,一头牛,几亩田的落后小农经济发展成了适度规模农业。
二、发展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和演变的趋势
在小龙虾养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很问题,而且由于缺乏政策引导、行业规范、企业带动,问题呈累积、叠加、尖锐之势。主要有:
1、起点参差,整体技术储备不足,缺乏深度的交流融合,没有将典型、成熟的技术进展和盈利模式打造成品牌,确立为优势,形成特色,转换成货币与财富。
2、重虾轻稻。小龙虾目前行业火爆,规模扩张,产业红利诱人,引很多冲着火爆的形势而来的人竞相追捧,冲着规模扩张的热度而盲目跟风,冲着诱人的产业红利而浑水摸鱼。一时间,各路大神上窜下跳,整个行业鱼龙混杂。那些坐在办公室养虾的人,不负责任的瞎忽悠。那些用少部分真理裹挟大部分私利的人,不惜釆用会议洗脑,精神麻醉,造神毒害行业前景,追逐短期暴利。更要命的是,由于目前粮食价格市场化的过渡期,价格波动产生粮贱伤农,造成众多从业者,忘记初衷,不顾风险,普遍重虾轻稻。这,对整个行业发展不利,对防范种养殖风险不利,于产业持久健康发展不利。
3、经营零散、整体粗放、监管松散、服务混乱、各自为战。
三、行业现状
目前,小龙虾养殖的行业现状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行业热度空前,规模扩张和市场需求齐头并进,产业红利释放诱人。另一方面发展混乱无序,民众盲目跟风,技术水平低下,服务配套不成体系,模式过于集中单一,养殖、生产、流通普遍缺乏品牌意识,风控意识淡薄,引导、带动、管理缺位致使产业规划空洞,议价能力差,行业整体脆弱。
四、主要矛盾和问题
1、稻虾模式块头大,比例高,上市集中,价格起伏如过山车。
2、池塘精养产量低,技术难度高,成功率低,风险大。
3、由于小龙虾的超强繁殖能力,稻虾模式中多年陈塘(或者说老塘)养殖密度大,养出来的小龙虾规格小、品质差、价格低,效益反而不好。
4、又因为稻虾模式的密度大,对扩张期销量种苗的利润依赖太深。一旦扩张期过,种苗不俏、密度过高、生态脆弱甚至不堪重负将成灭顶之灾。
五、一般误区与后果
1、小龙虾很好养,甚至可以在污水沟里养。其实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其后果是不懂得小龙虾生物生理习性,不重视构筑与维护养殖小龙虾赖以生存和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将会以失败告终,令你血本无归。
2、粮食价格这么低,小龙虾价格这么高,完全不必再种什么水稻。这种倾向非常危险!稻虾共生共养的真正意义在于:单纯的种植业,年久产量降低。传统的养殖业不可持续。种、养一体,既有生态轮休还原的效果,又能互相促进,共御风险,产生增徝增收的效应。两相结合,既能保障粮食安全,又可以通过立体复合模式,实现增收增值。种稻可以消化养殖残留的富余有机质,贡献原塘资源,变废为宝,减少焚烧,净化环境。养虾顾及安全,减少过量施肥喷药,降低农残,促进生态循环,保障食品安全。盲目重虾轻稻不仅可能会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违背,还会造成一旦小龙虾迎来阶段性供需拐点,将失去抵御风险的屏障。更可能失去了种、养一体,模式切换,生态轮休造成优势不在,不可持续,走向末路歧途。
3、小龙虾哪里都可以养。这其实是极端盲目的,小龙虾养殖对水源、地势、土质、气候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在相同的技术水平下,水源好且方便,地势均匀平坦,土质优良的条件下产量高、品相好,效益好。反之则只能叫养得活,至于产量、品质、效益在后竞争时期将付出代价,获得惨痛教训。
六、希望、办法及出路
希望:如果加强政策引导,企业带动,行业规范,进行技术升级,小龙虾产业本质上仍是当下水产业中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朝阳产业,特别是“虾稻综合种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推动了大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保障了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一条“催生农业现代化、保护农业环境和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各地政府对小龙虾产业将更加重视,将其作为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
办法及出路:
1、精准选址,科学布局, 打造双水双绿的“高标准稻渔共作农业产业园”,以种带养以生产保障销售,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使农业不再落后,让农民无比幸福。
2、引进专业对口,励志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引领农民以种带养,种养共作,种植保障基础收入,养殖拓宽盈利空间。打破种植户普遍种植技术原始,田间管理凭借经验,缺乏系统知识和科学常识局面。还原并擦亮被小龙虾的阶段性经济效应蒙蔽了老百姓淳朴的双眼,水稻种植被再重视,不再怠于管理,任其生长的状态。随着小龙虾的养殖从粗放阶段到成熟阶段的发展,地区性产业是否具备竞争力,不光在于谁能把虾养好,同时也在于谁能把稻种好。统一品种种植、统一施肥用药、统一田间管理。为作物高产、农民增收、食品安全提供基础性保障。引导老百姓种植专利水稻品种,应用无毒无农残的专利植保产品和服务,统一收购、加工、销售。保障产品源头的安全和产品的品质,同时提高土地的创收能力增加老百姓的获利空间。
3、搭平台帮技术。针对农民学习能力弱,信息交互闭塞,单纯的口头和书面指导难以改变养殖理念增强管理能力的现状在园区内打造标准化种养殖示范田,让农民看得到、跟得上、做得好、学得会。聘请和股份合作的方式吸纳高水平的虾、鱼、蟹养殖能手,在园区打造自养基地,做到园区内的带动示范和服务作用。在示范基地的人员组成技术帮扶小组,对农民的养殖过程过全程实地指导。
4、通过资源统筹,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为农民提供品质最好同时价格最优惠的饲料和动保服务,以更优惠的价格享受更优质的生产资料和服务.
5、鼓励和发展养殖结构动态化、差异化。随着龙虾产业的发展,供给关系的变化,低品质龙虾价格的回落是必然趋势。园区定位稻渔工作园区而非单纯的稻虾工作园区,随市场变化调配虾、蟹、鱼、蛙等养殖比例。及时升级产业,与其他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
6、应用先进微生物技术,践行绿色生态养殖理念,确保可持续发展。融合先进微生物发酵技术,利用微生物的分解、转化能力,生物酶解、酸解应用优势,全面贯彻践行生态养殖理念,走低毒、环保、绿色路线,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有机高效统一,确保可持续发展。
7、整合和拓宽销售渠道,规避由于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
8、立足现实,预判形势,及时技术升级,进行小龙虾养殖模式转型,摆脱目前稻虾模式对种苗利润的依赖,行业扩张期过后养殖密度超高的困扰,彻底解决小龙虾规格问题、品相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产业园区内,建立育、苗分区示范基地,带领园区及周边养殖户从自繁自养转变为育、苗分区,改粗放模式为两用模式,兼顾微流净化功能,实现循环养殖。达到育苗区与养成区功能分离,让密度可控,规格提高,投入减少,生态友好。通过育、苗分区:
(1)提高成品虾的规格与品相,提升园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2)改善养殖环境,降低病害发生;
(3)减少养殖污染,提高水质控制水平,实现水体生态友好和养殖水体排放达标;
(4)便于管理、降低能耗。
七、最后的归宿
小龙虾养殖最后的归宿一定是回归初心,稻渔共生。技术升级,模式转型。品种多样,品牌确立。服务配套,园区运营。利润合理,普惠众生的结局。
本文由毛泽俊老师编写,水田虾(shtxia)编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遇到对小龙虾养殖还有不了解的问题,可以咨询我们的技术人员。每天都会更新小龙虾养殖相关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也欢迎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