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挺适合心理学入门的书,乔纳森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先锋派领袖,用整一本书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相关的理论、实验及研究结论。看完之后,对于以往理所当然的事实又有了全新的认知。
一如书名《象与骑象人》,乔纳森主张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大象(随心的本我),而我们本身就是骑象人(理性的自我)。大象是不可控制的,于是骑象人只能一路迁就着大象。一旦我们能够控制大象,则意味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当然这是比较理想化的说法。
全书一共用了十个章节的内容去阐述与分析。一.分裂的自我;二.情感风格;三.互惠的本能、四.自以为是、五.快乐、六.爱与依恋、七.逆境、八.美德、九.神圣、十.人生意义。
我个人比较推荐前七章的内容。如乔纳森所言,“人类是一种复杂又有点无知的生物”,那么心理学也应该是一个复杂但又有理可寻的学科。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在于,作者在心理学的范畴内,增加了许多哲学角度的思考,看罢让人有种“人生不过一场游戏,别太认真,但要珍惜”的感悟。
书的第二章里介绍了一个双胞胎实验,研究发现一个人平时心情的愉悦程度一大半程度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左半脑皮质活动比右半脑更为活跃的人,他们更为乐观、积极及热情,被称为“皮质乐透奖得主”。而天生悲观的人并不是由于生活环境或者经验导致,是因为他们右半脑皮质活动更活跃。一出生则注定着他们的“快乐起始点”更高,更容易看到事情悲观消极的一面。
我有个朋友,她就是属于“天生悲观”的性格,任何事情都让她心生不安。无论如何开导,她的思想还是雷打不动的消极。我现在才知道,这竟然不是思考维度的差异,是基因的遗传。
要解决这个无可奈何的事实,乔纳森提出了三种后天改变的方法:冥想、认知疗法及百忧解(精神药物)。
但处于复杂社会环境中,一个人真正的感受到的“快乐基准线”,不仅仅是“遗传的快乐起始点”,还必须加上“我们的生活条件”及“我们所从事的自发性活动”两个可改变选择层面。
这条快乐基准线方程又让“非皮质乐透奖得主”重拾希望。说到底,所有先天决定的事情,我们都有办法使之改变。人类就是这么神奇。事情没有好坏,一切都是我们的想法在作祟。
所以在第七章逆境中,乔纳森再次研究得出,在17岁至25岁期间经历过挫折、困难的人,通常比其他人能获得更大成就。
在该研究中有一位妇女的伴侣死于癌症,她这么说道:“痛失伴侣后,我跟其他人的关系反而变好了,因为我终于体会到时间有多重要,我们实在浪费太多时间,拘泥在毫无意义的小事或感觉上。”
又例如癌症患者常常领悟到一个道理:生命其实是老天爷赐予的礼物,但人们都视为理所当然,不知珍惜。
知自身其然,学习心理学其所以然。我想这就是积极心理学对促进社会有序发展的帮助,也是积极心理学与“心灵鸡汤”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