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我非常赞同最近几年网上流传的一句话:“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成败。”
我从小受了唯物主义的教育,一直觉得先天的条件、生活的环境、日常的遭遇等待“物质”才是影响成功更重要的因素,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觉得与“物质”相对立的“意识”这个因素似乎更值得关注,甚至有了些唯心主义的嫌疑。
因何如此?物质的东西已经确定了,或者不可控制,而自己的观念却由我做主。
两个双胞胎孩子,出生于一个家庭,接受相同的教育,年少时经历的事情也大同小异,可后来的人生差别往往却很大,是不是因为各自的观念不同所导致的呢?
我20多年前曾经在某县政府当过秘书,之后离开体制,漂流在外。20年后回到当初做秘书的地方讲课,遇到一些旧人,聊起一些旧事,不禁感叹人生的际遇。当初那些差不多在同一水平上的人,有的平步青云,有的原地踏步,有的则起伏不定甚至成为阶下囚。这一切的不同,又是不是因为观念的不同所导致呢?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可能观念不成熟、未确定,可是随着往事流年,许多观念就沉淀下来,越来越牢固地凝结于内心,变成一种难以改变甚至不可改变的力量。
不仅个人如此,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形成许多独特的的观念;整个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无数属于整个人类共同的观念。
所有那些属于个人的、民族的、人类的观念,都在时时刻刻反过来影响甚至控制着我们的行为。我们人类创造了观念,观念又反过来控制了人类。
我早已有计划写一本书《影响人类的100个重要观念》,或者至少是《影响中国人的100个重要观念》,这是一个此生必须完成的任务。
观念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它应该属于人的意识或思想的一部分。观点、观念、信念、信仰,这四个词汇所指的东西,都属于思想的范畴,这四者的区别在于它们的重要性、普遍性、持久性和深刻性不同。
比如说,两个人要一起出门去拜访一个重要的人物。A说8点出门,B说8点10分出门,这是观点的不同;A说不能迟到,B说迟到一会儿没什么大不了,这是观念的不同;A说我从来不做让人瞧不起的事情,B说偶尔出点小差错别人会原谅,这就是信念的不同;A说我们永远要记得尊重别人,B说凭什么要我尊重他而不是他尊重我,这就是信仰的不同。
上面这个例子仅供参考,不一定准确。不过,这也没法准确,我们只能做一个大致的表述,目的是想告诉大家,观念与观点、信念、信仰之间,差别就在于它们的重要性、普遍性、持久性和深刻性不同。
我认为,人类对于世间万物的探索,绝大部分的精力都花费在“因果关系”上面,而所有的观念,都是对某一因果关系的表达,它或者是告诉我们为什么,或者是告诉我们怎么办,而且后者更是重点。
因此,观念其实就是我们人类行为的指南,而且这些指南是前人付出了无数的代价换来的,是经验与教训的结晶。
韩愈的《师说》一文开篇就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老师的三个职责“传道、授业、解惑”,我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理解。
传道,指的是传授知识;授业,指的是教授技能;解惑,指的是解除观念上的困惑。老师要教学生的,或者学生向老师学习的,总结起来就是三样东西:知识、技能和观念。知识解决了我们“知与不知”的问题,技能解决了我们“能与不能”的问题,观念解决了我们“要与不要”的问题。
是的,观念就是要解决我们“要与不要”的困惑,人们经常陷于纠结,就是对一件事情究竟“要与不要”拿不定主意,患得患失。其中缘由,除了性格犹疑懦弱之外,更大可能是因为观念不够坚定牢固。
因此,我们经常说“要牢固树立XX观念”,就是要让我们在重大问题面前,能够正确而且快速地做出决策和选择,避免不上路、走弯路、走错路!
未来的日子里,我将陆续写出我认为影响巨大的100个观念的文章,期望对大家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