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放假了,初一的侄子来家里住了几天后回家了。回到家当天晚上给我打电话说妈妈打他了。我安抚了孩子就挂断了电话,心里想着应该是因为这几天孩子没有写作业,但是老师那边又要求每天打卡,嫂子有点焦虑,结果就把焦虑发泄到了孩子身上。
第二天中午我给嫂子打电话,本意是想用关心的口吻告诉她不要生气,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如果每天都生气的话,对自己的身体不好。结果话一出口就变成了对她的指责,指责她不应该打孩子。嫂子也很生气,没说几句就挂断了电话。我立马意识到自己越界了,于是发微信说这是他们的家事,我越界了,我一干预反而会让她迁怒于孩子,越搅越乱,希望她原谅我,并且保证以后不会再干预她管孩子的事。
直到现在,我仍然在为自己没有严守边界再一次影响了和嫂子的关系而懊恼。但是同时内心里又深深地担心孩子挨打挨骂会给他带来伤害。内心很撕扯,很纠结。
分析:
他人的事:嫂子管教孩子,或打或骂,在她那里都是有情境有理由的,这是她的事。由此导致的亲子关系紧张也是他们母子的事。
自己的事:我为侄子担心,为他们紧张的亲子关系担心,为嫂子的身体担心,这些是我自己的事,这些是我能为之负责的事。嫂子挂掉电话后,我立马停下来看自己,并且做出了选择发微信给她道歉,这些是我能做的事。
老天的事:这里不是很清晰。
总结:严守边界,不干预别人的事,这是我在这次事件中学到并再次得到强化的。之前已经有多次嫂子提醒了我,说我就像别人家的爷爷奶奶一样干预爸爸妈妈管教自己的孩子,这样不好。而我又因为内心担心侄子的健康而忍不住想要插手。但是说到底,这些都是别人的事!我能做的是严守边界,每当焦虑来临无处安放的时候,和这种情绪待在一起,而不是去干预别人的家事,转移自己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