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读书,甚至没有很坚定的想法或目的,只是冥冥之中很是赞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且从古往今来很多名家语录中也能发现读书确实好:莎士比亚说:“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三毛也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清代学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有言:“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为善最乐。读书便佳。”网络作家沐儿也曾分享其经验,“读书少,不是差在赚钱的能力上,而是差在境界上。有学识的人,能够把苦日子过得精致;读书少的人,却以为有钱才可以活得精彩。”“读书多了,就可以多角度看待事物。宽以待人,不钻牛角尖,也不跟自己过不去。”而且读书这事很是公平,“就像时间一样公平。再富有的人也要变老变丑,再贫穷的人也可以阅读。”我个人认为读书甚至是倾向于弱者,因为弱者如果能够阅读从别人的读书分享,收获成长的更快,例如前面几位大家的名言我就是从沐儿《出身寒门,有一条路可以通往高贵》中摘录的,而没有去读过几位大家的集子。当然有可能被前人带沟里去的风险。
读书好,那如何读书呢?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书籍有很多,比较经典的,如《如何阅读一本书》,比较实用的,如此次要重点介绍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国内的有《北大学者谈读书》,里面编辑了诸多大家,如鲁迅、辜鸿铭、朱光潜等,关于读书的心得。国外的有《超级快速阅读》、《超级快速阅读》等等。由此看来,读书这回事情应该不只是把书从头到尾看一遍就完了,读什么,怎么读,如何应用,这些都是可以好好研究下的。“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相对在漫长人生中读过的书而言,人类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如果想在读完每一本书后都有扎实的收获,就需要有技巧地写读书笔记,并养成长期的习惯。”这一点我还是深有体会的,因为这两年读书,真的是想张无忌学太极,看完就忘,能有一两点记住的,如获至宝。而今天介绍的这本书里提供了一些方法,对改善这个情况或有裨益。
下面进入主题,《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奥野宣之(日本人,我觉得这种专研的精神,特别是对小事、常见事专研的精神是很值得学习的,包括番茄工作法一类的)。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超实用读书笔记法”,整书结构清晰,奥野宣之以介绍一元化笔记读书法为主要内容,涵盖了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备重读这五个步骤,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他倡导有目的性地购书,让读书从一开始就充满主动性;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学会摘抄,让原书精髓与自身思维的火花交相辉映;完善整理归档工作,做好的笔记需要反复重读才能凸显其价值。他还从自身经验出发,介绍了19个让读书体验更充实、有效的小窍门。可惜的是我并没有原原本本的去读这本书,在部门(支部)马上开展读书活动前,我还是想以网上的两篇读后感为素材,和大家分享下大家关于读书的方法,以期后续的读书活动中能给大家些许帮助。
作者从笔记管理读书生活谈起,作者使用的读书笔记本是随身携带的,包括随想笔记、购书清单、报道的简报、读书笔记等都在里面。他的笔记本是一元化的:可以书写任何内容,按时间顺序书写,附上日期,灵活运用速记,粘贴书报剪贴。作者使用读书笔记有5个步骤:1.选书-列出购书清单;2.购书-指明购买;3.读书-做记号;4.记录-写笔记;5.活用-用检索标签。下面就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选书
现在各类书籍满天飞,各类传记、各类小说、各类科普读物、各类工具书、各类考试教材,真的是书海无涯。拿我们经常用的终身学习来说吧,相对而言这个终身学习还仅局限在工作领域,那书目也是多的很,我常在想,对于现代人最迫切的怕是如何把人脑与计算机网络高度契合起来,让人脑可以“所见即所得”。有的人一辈子就读了100本书,但是可以被尊称为专家学者,而有的人可能一年就读了100本书,但是他什么也不是。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选书就是必不可少而且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两种渠道: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一个网友关于主动声呐的理解是自己根据需求主动列清单,比如看了某部电影对某一个主题感兴趣了,或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列了演讲或沟通等清单;被动声呐是指一些传媒所推荐的,自己又比较感兴趣,就可以收纳在自己的清单里,还有比如我们读书群里小伙伴读的书,也可以成为你的被动声呐之一。这里,还有一个概念比较有意思:“枢纽书”,网友的解释是通过一本书所展开的一系列书单,比如这本书的后面有一系列的推荐书籍,但这本书就是“枢纽书”。读书清单可以包含书名、作者、出版社和备注。
1.为什么我要读这本书?
这是阅读一本书的动力所在,也是个人的兴趣点所在。一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投入时间和精力,对自己厌烦的东西,情绪上会越来越抵制,行动上也会越来越怠惰,然后不久就会放弃阅读了。对一本书感兴趣,有想读的欲望,大体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的名人、学者读过或在读的书籍。这有点“光环效应”,不是因为书籍本身而感兴趣,而是名人学者们在读,自己也就不自觉地也想凑个热闹。
(2)身边的人以及网络传媒推荐。像网络上列出的某些名人阅读书单、某位大牛写的书评涉及的书籍,时常都会有好书推荐,另外学习类、个人成长类的微信公众账号和网站也会有很多好书推荐的,这些都属于网络传媒推荐。
(3)生活和工作中无法立即解决的难题。阅读书籍的好书就是:能够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然后提出相对合理的方法,有时候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知识不够而已,相应的补充这方面知识,情况自然会得到改善。
(4)关注或思考的主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注点和知识领域,如果想深入理解,那么选择相关主题的经典著作,可以让自己的思想认知提高几个维度。
2.注意阅读的成本。
阅读一本书的成本=购买一本书的金钱成本+阅读花费的时间成本,后者是一去不复返的,不可再生的,因此阅读的成本最重要的在于时间成本。
有这么一个说法:“阅读一本烂书等于浪费阅读一本好书的时间”,但是这忽略了烂书对人的思维和观念的长远影响,而这种影响才是每一个阅读者需要仔细把关控制的。毕竟好的思想观念,可以产生积极的行动,而积极的行动则会带来好的做事效果,相反错误的思想观念则会在生活中不断给人制造麻烦和困难,以此来提醒人调整修正。
3.读这本书,可以让我收获什么?
由于限于阅读量和知识面的问题,可能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初级者来说难以回答,但是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让人明确阅读的关注点,同时也增加阅读的积极性。如果一个人能够回答“他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自然他的行动就会清晰具体,不会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另一个网友认为在选书、购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网购和实体店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善于读书的人都会在网上买自己已经知道内容的书,在实体店买自己不知道内容的书。为什么呢?
对于你已经知道内容的书,你想买,肯定是因为这本书对于你有特殊的作用。但是不知道内容的书,只根据书名和主题就头脑发热,在网上大肆采购,很容易会让自己后悔。去实体店翻看过内容,看看是否值得买再去采购,能够让你的购书行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2)购书清单。购书清单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我们通过记笔记的方式将自己感兴趣的书记录下来,整理成书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有效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书,避免一时头脑发热,买了自己不想看的书,浪费资源。
列购书清单的诀窍。
①表格法。制作简单的表格,按照自己喜欢的格式将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罗列出来。
②在线书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数码产品对购书清单进行在线整理,随时删减不适合自己的部分。
③在日常生活中采集资料。我们可以通过与人交流和看电视等方式获取想看的书单。
以上两种选书的方法,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一种。
接着,本书的重中之重,就是读书笔记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葱鲔火锅式读书法。简单说,“葱鲔火锅式”读书法就是一种“摘抄”+“评价”的读书笔记方式。葱鲔火锅,即葱段金枪鱼火锅,是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葱为配菜,而非调料,与金枪鱼同样重要。那么,“葱鲔火锅式”的读书笔记法就是将“摘抄”和“评价”作为同样重要的“材料”进行融合的一种笔记法。
读书时,边读边做记号,把重要内容筛选出来的筛选程序:
①通读,将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②重读,将折页的内容重读,如果仍觉很好,把那一页的另一角也折起来;
③标记,第三次阅读仍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再读一遍做标记的内容,把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写在读书笔记上。
利用书签边读边写
①准备三枚书签(通读书签、重读书签、标记书签)
②在“①通读”一步中断时,夹好“通读书签”;
③通读到某一部分时,开始“②重读”程序,记得在中断时夹好“重读书签”
④中断“②重读”程序以后,开始“③标记”程序,中断时夹好“标记书签”;
⑤三枚书签都夹在书里以后,就可以准备写读书笔记了
巧用标记区分对象
①普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②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观觉得值得重视”“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③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
读书后
1.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2.书名
3.作者
4.摘抄和评论
(1)重读一遍用笔做过记号的内容,严格筛选出自己认为可以多读几遍的部分;
(2)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
(3)摘抄部分用“O”表示,感想、思考或补充说明用☆表示。
摘抄,一定要选取对自己最重要的观点或段落,记下最能打动人心得语句,这样可以加深自己的印象,并且促进对内容的理解
评价,一定要谈出自己对摘抄部分的理解与想法,通过自己的实际情况与书中观点发生关联,这才是推动自己原创思考的源泉。就像RIA便签阅读法中提到的I和A的过程,将书中精华内化为己用,才是学习的核心。
只用三本书来提升个人能力
在掌握了基础“葱鲔火锅式”阅读后,就可以进入“进阶版”,事实上就是“主题阅读”(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选取三本主题接近的书(个人认为其中一本应该是经典书籍),分别用“葱鲔火锅式”笔记法把三本书的要点和评价写下来,然后再综合三本书的优缺点,整理出对于该主题领域的整体思考,并得出结论。就犹如有三个专家在围绕一个主题讨论,经过思考和判断,最后由自己得出令人信服的判断。
某种程度上说,做读书笔记还只是一个开端,后面还需要不断的强化重读笔记。“好书读百遍,比不求甚解的读N本好书”要有用的多。而重读自己写过的读书笔记,效率会大大提高。最后要达到的目的,还是“学以致用”。
最后一部分,作者描述了读书体验充实的19个技巧。摘取了部分: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多读百科全书;淘旧书;由浅入深读懂难懂的书(比如从名著的漫画读起);把要读的书中书桌旁堆成山(已经在做了,把每月要读的书就放在桌上);名著放枕边;同时读三本书,进行切换;家里每个角落放满书;把书的外封去掉读;杂志边读边撕;读手感从摘抄开始。
活用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我认为读懂一本书的最高境界就是活用,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学以致用。
那么怎样学以致用呢?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
首先,我读的书主要分为三类,一个是工具类,一个是精神世界,一个是兴趣。
我所认为的工具类的书就是教你如何去掌握一门技巧的。比如我们专业要学习PS,我们就必须阅读有关方面的书籍,根据书本的介绍,进行操作。
我所认为的精神世界类的书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心理学,哲学。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看一些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生活都很重要。
网友分享了一段个人经历: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就选读了几本心理学方面的书,比如《当励志不再有效:自我平静的五步锻炼》、《别让小情绪害了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最有效的22个情绪管理定律》,等等。根据书中介绍的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我慢慢养成并形成了一套有效克制自己情绪的方法。
我所认为的兴趣类的书很广,就是你自己感兴趣的你都可以去看,只要看完之后你觉得你能够学到东西就可以了。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更加有气质,不妨选读我国经典的诗词歌赋。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更加有智慧,不妨选读外国著名的侦探系列小说。我觉得这类书尤其不能少,因为这些书会让我们避免成为工具性的人。
读书笔记会帮助我们改变读书方法,而读书方法的改变又会带来思考方式的转变。同时,读书是一件很个性化的事,方法和工具也是一样,适合自己的最重要。建议大家在读书过程中注意养成自己的习惯,不论什么理论,什么技巧,离开认同,离开实践,都不能发生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