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奥凯利,在纽约市出生和长大。1972年进入毕马威,担任助理会计师,经过30多年的努力,于2002年4月成为毕马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并一直担任该职到2005年6月确诊前,后来保留了公司的资深合伙人一职。他于2005年9月10日辞世。它并不是我预期中使用比较悲哀的观点描写死亡。
他53岁,夫妻家庭关系良好,有自己的爱好打高尔夫。应了那句话:如果未来意外先来,是否我们思考和负担得起如何应对意外中接下来的人生?但其实每一个意外都给了你足够的暗示。
比如失眠你可能已经增加了double剂量的安眠药才能睡着,肥胖让你穿不了美丽的衣服,疲乏让你嗜睡……已经有那么多的信号使者给你传递信息,我们的脑海中要么侥幸,要么太自以为是。所以行走在路上,别轻易杀死那些信号使者。
书里的一段关于“承诺”的解释和认知更新的话,让我陷入思考:
“不幸的是,在商业世界里,衡量承诺的标准简化成了时间。通常而言,你是否对工作足够投入,就要看你愿意工作多少小时,就要看你牺牲多少与家人共度的时光,就要看你是否能够离开家,为了某个客户漂泊在外地。
承诺因此变成了可信度,变成了要向世人证明你付出了大量的时间,那么你就证明了你的投入。
而承诺最好的衡量尺度并非时间,而是愿意付出的真心,讲得更加准确一些,就是要看愿意流淌的汗水,就是要看你能够多执著地投入。”
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时间最令我们沉醉也最让我们感到习惯。不管时间过得有没有效率,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时间就是让你有这种魔力。
我也在反思自己,一直在思索创业公司里关于出售自己的时间来证明个人完成某个指标的承诺,即便没有任何工作上的动静,你也必须选择毫无理由的加班。对于这个问题的改变,现在我还处于很被动的地位,包括思考自己为什么把自己置于这样的处境中相当没有掌控感。
在笑来老师《如何认知、选择、培养正确的刚需》里面,充满了对于我还没有学会的技能以往岁月的浪费和感慨,就是没有这种意识把想学的东西变成对的刚需。如同我知道做这件事效果慢,但是不去换个维度思考为什么慢,以及寻找让自己有动力做下去和速度提升的方法。遇见一点困难,出现一丁点儿情绪问题,都会成为自己轻易放弃的借口。
原来在习得任何技能的时候,都有难受的地方,选择正确的难受常常是关键。
不知为何有那么瞬间,眼角不由自主湿润,那是在本书接近结尾的时候。我被一句话触动:乱糟糟的人生也不是真正的活着。
我们必须用以往积累下来的经验和能力,正确处理和迎接死亡。好像结束生命离自己很近,我越来越开始觉察和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
而引起我最大的行动上的一点改变是,不去找借口偷懒,不去把可怜自己的一时休息时间拿来浪费自己的注意力,我甚至很有使命感的完成当下要做的每一件小事。把事儿放在心上,一步一步踏实迈进,不去投机取巧做些所谓放松自己的找娱乐的乐子。
针对死亡的话题,即便我们20多岁、30多岁,也要提前思考、做好准备。不怕死不等于乐观,乐观也并不意味着对生活中很多事情就少了理所应当的小心。我最想表达的是过好自己的每一秒,把今天当做生命中最后一天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