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新文化运动
导入:一副对联引入,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
板书:思维导图形式
内容:对口号民主与科学解释非常到位;对活动基地北大用着不同服装的图片展现兼容并包的胸怀;内容用四个新旧派代表人物在讲台上的辩论展现,同时让台下的同学分组思考:为什么反对旧道德?为什么反对旧文学?从辩论中你有什么启发?这一点不但体现了内容,也体现出新文化运动的不足之处。
影响:材料展现在幻灯片和导学案上,播放背景音乐。让一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材料,大家分析影响。这种形式也不错。
语言:整节课语言流畅,简明扼要,没有废话,没有口头禅。值得学习。
二听新青年的困惑和抉择~新文化运动
1.本课必须提前预习
2.本课没有高潮,就是一节常规课,不做作。但对我来说处处是亮点:首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比较长,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其次本课主要用史料堆积,有深度。所以必须提前预习,才能做到史论结合。再次,老师的语言特别简,语速适中,听起来特舒服!
3.本课副标题是新文化运动,老师没有板书,小结时间也很短。所以听完之后,对其好像没什么深刻的印象。
三听新文化运动
本课课堂打破常规课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需要提前预习)
【导入】
老师简单介绍节课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然后一段关于北大的视频导入新课
【内容】
一、寻找乱象(探究背景)
主要活动形式是画思维导图,小组抢答。课前每个小组发一张宽大白纸。老师用幻灯片展示加分规则和活动时间。
抢答开始后,小组代表到讲台讲解。讲解完毕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质疑、补充并适当加分。
二、探究印象(掌握内容)
活动形式是编排历史剧,可以组外合作。幻灯片展示活动要求和活动时间,体现五大新象:关于新青年、关于北大、关于三提倡三反对。
十几个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小组提出质疑或补充并适当加分。
用冥想的形式过度:让学生爬在课桌上,老师对学过的内容适当总结,并提出下一个问题。
三、感悟新象(探究影响)
老师把各组提前准备好的影响做成幻灯片,展示哪部分由小组代表做讲解。
四、辩论:传统文化和新文化哪个重要。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没有来得及展示,挺遗憾的。
杨老师娓娓道来,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上课形式特别新颖,比较适合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