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可能都有逗孩子经历,今天饭桌上爷爷边吃饭边问可言:爸爸、妈妈、爷爷谁笨?孩子:爷爷。“那爸爸、妈妈、姐姐和奶奶谁笨?“姐姐和爷爷”“爷爷和三爷爷谁笨?”“三爷爷”。“那我晚上去三爷爷家告诉三爷爷”,孩子哇一声哭了,边哭边说:“不能告诉三爷爷。”三爷爷平时对孩子非常好,会跟孩子玩,会给孩子买零食、买鞋。在孩子心中三爷爷也非常好,可能是跟爷爷比,内心真的还是倾向爷爷。本来孩子说的是真心话,结果没想到爷爷要出卖自己。爷爷可能看见孩子哭了,赶紧说:“你忘了爷爷喜欢说反话”。确实我家爷爷经常说反话,孩子听到这里不哭了,结果爷爷又问“爷爷跟三爷爷谁笨”孩子闭口不说了。说了违心,干脆不说。
类似逗孩子的情景,生活中常见。有人人认为能培养察言观色的能力,提升情商,但有时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经常被逗的孩子在对话中摸索出了自己该怎么回答。渐渐地,可能便学会说奉承话了,也会知道大人爱听什么话,反正哄着他们玩呗,不必讲真话。有些孩子遇到问题干脆不回答。孩子还是少逗为好,适当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