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怀念先辈的一个节日,我们都将在这一天去到已故先人的坟前祭拜,在这一天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清明节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关于晋文公和介子推的,原本被称为寒食节,后来由于清明节跟寒食节只割了一两天,便把清明节跟寒食节放在一天了。
每到这一天, 我们家乡的每一户人家都会买好花、纸钱,然后就准备上山了。到了山上,我们就会把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把花放在先人的坟前,我们通常会先隔开一部分的空地,全是土的那种,然后将纸钱用火化掉。接着,我们会先摘一枝树枝,我们会把这枝树枝插在先人的坟前,然后把代表自己的那一份纸钱撕开一块,挂在树枝上,这样就能让先人知道自己的后代来看他了。
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先把菜摆放好,然后会在先人的遗像前放好一小碗的饭菜,在放三个酒杯,酒杯是横着放的。我们会在开饭前将酒杯里的酒一个接着一个得倒在先人的遗像前,代表我们对他的想念。
在最完这一系列的事后,我们通常都会去放风筝,一定要是自己亲手做的。听他们说,风筝飞在天上,有两个寓意,一个是把自己的心飞出去,忘记之前的辛苦,从头在来。还有一种则是可以让先人看到自己后代的亲手做的风筝,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对先人的怀念。
我还听奶奶她们说,在以前人的眼里,108代表的是吉祥,久远,圆满,把清明节放在冬至过后的108天是很有深意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这首诗出自杜牧之手,同样也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思念。
在清明这样的节日里,我们不仅祭拜了先人,同样也能与自己的家人团结,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可惜我在外面上学,每次一到这个时候,都回不去,也很少去祭拜祖先。清明节是古人送给我们后代的一份礼物,它让我们在这一天怀念祖先,在这一天团圆。清明节,是一个既悲伤又欢快的日子。只希望这个节日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守护,去关心,并不是在乎这一天的假期,而是与家人团圆,能够珍惜这个节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