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写给自己以及所有的学生。我回忆了自己从幼儿园到大一的学习史,发现自己一路是以一个学渣的身份走到这里。过去也自己认为自己可能是没有学习天赋吧?也经常有着我不适合读书、我记忆力差、我脑子笨等消极信念,好像自我否定能让我的不努力显得更加理所当然。或许我成绩不好只是因为我的学习方式不对,但更多是我的学习方向不对,这时候我们要甩锅了。没错,就是因为整个中国(世界)的教育体系的机械化,对于科目的划分、对于专业的划分,把成绩和学生能力对等,这种教育塑造出来的无非就是学霸(只会学习没有思想的读书机器),学渣(对于学习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的人)。我在反思为什么我都上大学了,居然把高中,初中甚至小学的知识都忘光了。但表弟拿着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题问我的时候,一阵羞耻感朝我袭来,我有时候觉得自己真的没用,书都百读了。但是后面我发现,我自己感兴趣的一些知识,当我主动去学习时,我却能够记得很牢固,这也就能够解释我并不是真的记忆力很差。而当我对脑神经学和心理学有初步认识之后,我也开始明白了这里面的“奥秘”。
①学校是学生受益的地方?
我从小被灌输着“读书改变人生”的信念。当然因为小时候受到的打击,让我变得逃避学习,所以也没当上学霸。我现在遗憾的是自己在之前的学习生涯没有积累更多好的学习能力,但是我并不遗憾自己没有成为学霸。现在来说一下传统的学校教育,我们从小学到大学都会给学习分成各个科目,然后要求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这些科目的老师。小学开始,老师为了自己成果会把学生的成绩看成学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所以“这不是一个好学生,只取决于你的成绩好不好。”但是很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会发现自己的初中,高中的各种知识全部都忘光了,而把这些知识记得最牢固的人却是老师。因为他们需要一届又一届的教下去,所以他们的知识点就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巩固,最后变成长期记忆。所以如果把学校当成学习知识的地方,那么学生真的是受益者吗?学习为了考试,考完就忘掉,那这样的学习价值有在哪呢?
②不要忘学习不就有意义了吗
有很多老师会告诉学生们,你们现在所学的知识是一辈子受用的,你们如果不学习,这辈子就完了!这些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是现实的教学模式却与之背道而驰。学习的知识能被永远记住,这或许只是一个理想。我们的大脑有时候并不受我们的意识控制,当我们把一切学习都为了迎接最后期末考、中考、高考的目的,当我们每一次学习都是为了考出好成绩让父母、老师高兴,那这时我们的学习就变成了被动学习,学习的过程中压力占据了我们的大脑,这样的学习怎么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呢?而当学习的内容都是背书、做题,老师又不允许犯错,每一次考的不好都会被家长批评,那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学生不要作弊呢?所以,任何的作弊都是对于错误的逃避,当老师和父母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考的不好,不把考试成绩和排名看的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宽容并且鼓励学生修正错误,或许这是考试作弊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当学生不喜欢学习,把学习当成证明自己,讨好父母的目的,那么每一次高考结束也就是学生解放的时期,于是在撕掉书本的那一刻,之前学到的知识也都忘光了。这时候我们不应该自责自己的记忆力差,因为你要知道这个遗忘是你潜意识的遗忘,你已经受够了这个讨厌的学习模式,你并没有享受学习的乐趣,而你学到的知识除了体现在试卷上对你也没有什么价值,所以你不忘才怪。
③像老师一样学习
前面有说过,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受益最大的就是老师。因为教会学生知识成了老师的使命,这也给了老师巨大的责任感,带着这种使命和责任感,老师们会为了实现自己较理想的教学而认真备课、学习、准备课件……这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听得懂,学得会老师们必须消化各种知识点,并且学习如何更好的教学,这时候的老师们其实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所以如果学生只是把自己当学生,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考试,老师的成绩就是价值的体现,那么学生都将会变成学习机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顺着老师的教学一直走下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变得不爱学习、上课走神、有点为了引起注意力,上课捣乱、惹事来体现自己的存在感。不管是那种学生,只要是被动学习基本上都是无效学习。而当学生像老师一样,为了去分享、去教会别人自己所学的东西,他们将会变得有使命感、责任感,于是他们会更加认真去学习,并且他们能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记得很牢,在分享和教别人的过程中他们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不断巩固。所以真正有意义、有效的学习永远不是把教和学分开,每个人都有能力教别人,每个人也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把自己当老师,也把自己当学生,假如我们能在两者间自由切换,我们一定能够做到更好的学习。
④学校并非不用之地
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老师,虽然我刚刚把学校和老师都批判了一通,这或许也只是我思考的一些问题。学校和老师都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很好的资源。学校给我们提供很多知识渊博的老师,我们能够利用自己的爱好,主动请教老师、学校里面还有很多的学生,我们能够主动去寻找兴趣爱好相同的人,一起组队学习和探索。虽然现在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完全能在互联网上学到学校能够学到或是学校不能够学校的,但是学习能够给我们一个更为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社交圈。我们要记住学习永远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我们不要被老师牵着鼻子,自己的思考一定比标准答案重要,当我们把自己的能力从记忆力变成了思考力,当我们学习目标从考试第几名到我要分享我学到的知识,那我们就找到学习的真正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