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杨炯,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从未去过边塞的边塞诗人。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杨炯,那一定是“恃才傲物”了。嘲弄他人,是他们的“特长”。公元676年,二十六岁的杨炯考上制科,踏上了为官之路,补为校书郎。自686年以后,他受到徐敬业反武则天之事牵连,结果一路贬官,先贬为梓州司法参军,692年又贬到盈州做了一个小县令,第二年便卒于任上。纵观杨炯的一生,年轻时可谓一路风光,步入中年却屡遭打击,死于任上相比王勃的溺水而亡、卢照邻的投水自杀、骆宾王的不知所终,虽然不算善终,但客死他乡却结局最好。
《从军行》写于杨炯校书郎任上,在679——681年,蛮夷大举进犯,多次向唐朝领地发起进攻。杨炯写下这首五言律诗,字里行间洋溢着他的报国之心和建功立业的愿望: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
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首联从烽火引出后文,先写战争的开端,然后第二句表达作者的情感,可谓“开门见山”,直接抒发报效祖国之情。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颔联写出场面,将军接受兵符离开王宫,带领骑兵包围敌人。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颈联通过环境描写,用大雪和狂风烘托战斗气氛。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尾联直接抒发作者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宁愿做一个低级军官,也不愿意做一个白面书生。
注释:①(西京):此处指长安城。
②(牙璋):兵符。
③(凤阙):泛指皇宫。
④(龙城):指汉时匈奴祭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