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从图书馆借了几册师太的书,供闲暇临睡翻阅,仍不过时。
犹记得《喜宝》——陋室明娟为了生活委身于富豪做了情妇的故事。
喜宝生活飘零,空有一副读书的好脑袋,无奈学费在远方,不得不费劲心思去赚。喜宝她最初的目的也不过想读完剑桥而已,等毕了业就脱离,领取了律师执照,另创天地,不再穷困,不再寄生他人。
少时不齿她拜金,现在有了阅历才知道生活何等残酷。所谓,仓禀实而知廉耻,喜宝囊内空空,连书都无法读下去,只可说无奈之举。
马斯洛有提出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如下图阶梯。
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
最初,喜宝迫切需要的是衣食住行的稳定,是学费的着落,所以她选择了她当下的选择。
当她得到了这些,不再为学费烦恼,甚至能得到珠宝支票更多之后,她想要的是便是爱情和尊严,是能够按照自己意志的自由生活,而不是某人买回来的一件物品。
不要说喜宝不知足或贪心,我们何尝不是这样,一开始只想要一个拥抱,不小心多了一个吻。然后想要一张床,一套房,一张结婚证。离婚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当初只是想要一个拥抱。
每一个愿望被满足,不过是换来了暂时的欢愉和幸福,之后,便出现新的愿望,期待着继续被满足。
所谓轮回就是如此,重复期待和满足,只要活着一天,便像永动机般不停歇的欲念。
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得到便无聊。
因为有欲念。所以才会慢慢变得贪心。
欲望达成之后,随着新鲜感和兴奋心理的逐渐消失,欲望满足后的快乐也会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就是空虚和无聊了。
人人都想要幸福,所以为之而奋斗。
大都市不乏掘金者,寄望于捷径一夜暴富。印象最深的是一段喜宝与富豪前任金丝雀的对话,至今读来汗流浃背——
有那么多钱,念书有什么用?很多暴发户总爱用这句话揶揄读书人。
他们从来不懂,钱归钱,精神归精神,钱与精神都是生存必需品。人若没有了精神,不过是个手无寸铁的懵懂幼儿。
这世间好比一座暗黑森林,到处飘荡着名为诱惑的恶魔,它们引诱着人们踏上一条条不归路。若不能及时认清,后果堪忧。在这个深林里,精神就是我们的最佳武器,遇魔诛魔,保卫我们不被迷惑。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是否眼前被满足了之后,诗已读,远方也已到达,人生就已是幸福了呢?又或者幸福从天而降来敲门,我们会不会晕了头,忘记曾经的诗和远方了?
人生三大悲剧,开头无非是少年得志、飞来横财和出生豪门。皆因太过幸福。
少年出名意气风发,可那时天真无邪,哪懂得金钱于人的意义。金钱是万能的,它能换来很多的欢乐。金钱又是万恶的,它使无法驾驭它的人丧志堕落。年少一手好牌最后打烂的比比皆是。
飞来横财会打破原有的生活节奏和水平,若没有极大的克制,人便如范进中举般癫狂,被横财引出的物欲让人大肆挥霍,无法再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中去了。一旦横财散尽,或被他人觊觎,那祸事也离得不远了。
出身豪门便容易自小不知柴米油盐,不知生活之艰难。.一旦家道中落败猢狲散,则全无用处了。既没有傍身技能,又自幼被娇生惯养宠着,如何承受的了命运的来回抽耳光呢。
喜宝最后失去了爱人,被富豪枪杀了。富豪也挂了,给喜宝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我并不喜欢他人评价最后喜宝是失去了爱情、青春、活力....
我认为喜宝不会再走那辍学女郎的旧路,只因她看过太多的堕落和悲剧。她说——
勖存姿的故事是完了,但姜喜宝的故事可长着呢。
的确,一个女人有财有貌还有头脑,怎么会苦逼呢?
不用委屈求全看任何人颜色,不再担惊受怕流离失所。
她稍作调整,如今,大可以按照她的意愿去实现她的自我价值了,活出一番天地了。
我们亦是同样,困境与否,都不要忘了诗和远方,只因是人生明灯,照亮我们前行不会迷失方向。
老子说“福兮祸之所伏”,所以当幸福来敲门,勿做那个被冲昏头而辍学的女郎,而是不忘初心,借着东风,去寻那诗那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