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点面结合”法

          广角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多为面,细笔描绘多为点。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描写对象;可以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教材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分析:前两句“千山”“万径”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以“鸟飞绝”“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而独钓之人为“点”的描写,且在“山”“径”前冠以数量词“千”“万”,突出了人物坚韧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教材对接训练: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赏析《蜀道难》的第一段。

      参考答案:先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从上、下两个角度概括蜀道的高危与艰险,是“面”的描绘。接着写黄鹤难飞、猿猱愁攀、青泥岭的难行,以及人行其上的细节动作,是“点”的描绘。点面结合,将蜀道的难行描写得淋漓尽致。

      赏析:《蜀道难》第一段内容为“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译文是:唉呀呀,多么高峻多么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比上青天还难!古蜀国开国年代多么茫然不可考,从那时算起已经四万八千年,不曾与秦地互通往来。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能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的顶峰。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曲折回旋的川流。善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敏捷的猿猱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可以摸到参星井星,叫人仰头屏息,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然长叹!

      从点面结合的角度来看,“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是“面”的描绘。此句从上、下两个角度,整体概括地展现了蜀道的高危与艰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借助神话传说,说蜀道上的高峰连太阳神的车子遇到它也得折回去,极言山之高;“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则写出了山下波涛汹涌、曲折回旋的河流,突出了地势的险峻,从宏观层面勾勒出蜀道的整体特征。而“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等内容属于“点”的描绘。“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通过写善飞的黄鹤都难以飞过,善攀的猿猱都为攀爬而发愁,从侧面具体地表现出蜀道的高不可越、险不可攀;“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聚焦于青泥岭,具体描写了青泥岭山路的曲折盘旋;“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则细致地刻画了行人在蜀道上行走时的动作和神态,伸手仿佛可以触摸到星辰,紧张得屏住呼吸,用手抚胸长叹,生动地展现出人行其上的艰难和恐惧。

      点面结合的手法,使读者既能够从宏观上感受到蜀道整体的高危与艰险,又能从具体的描写中体会到蜀道难行的细节,将蜀道的难行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诗歌与生活链接,让学生寻找教室点面结合的手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